发展农村金融与帮助农民摆脱贫困
发展农村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住尤努斯认为穷人既然能够在社会上存活下去就必然有其各自的生存方式,因此我们帮助穷人摆脱贫困的最直接方式不是教会穷人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现有的技能。使穷人得到贷款就是提供给他们一个立即得以实现他们自身技能的机会,而穷人在实践过程中赚到的钱又继而转换为一系列开启其他技能的金钥匙,因此发展农村金融是帮助农村摆脱贫困的有力武器!
但是发展农村金融又存在着一系列困难。农村居住过于分散,这就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高度信息不对称,极大的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其次农业生产不同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风险较大,当灾难发生时农民按时还本付息就面临极大的困难。此外农村借贷又以婚丧嫁娶等非生产性借贷为主,且存在抵押物品缺失等问题,这就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服务带来重重困难。金融机构的趋利性决定了他们总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农村借贷以小额借贷为主,而金融机构的每一笔金融服务无论数额大小其所需的人力物力成本相差并不大,而大小额间收益却又相差甚远。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的高监督成本,高风险和低收益等特点就将贫困的农村地区排斥在金融系统之外,出现高利贷性质的民间不规范金融也就在所难免。
“金融排斥”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它使贫困地区的人群不能正常参与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而富人凭借社会地位和充足的信息资源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这会进一步加快财富向富人流动的速度,拉大贫富差距。由于穷人的收入往往是不稳定的,而日常的支出却是相对稳定。加之我国落后的社会保险机制,穷人为了应付以后的教育、医疗等重大支出,储蓄率往往比富人还要高。我国农村地区竟然贡献了2万亿元的存款,但是贷款却不足存款的1/3.。
发展农村金融的可行性分析:
孟加拉穷人银行家尤努斯研究发现,穷人往往有更高的信誉,%。我国祖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山西的农村小额贷款项目还款率也高达99%,这正好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这是因为农村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由于农民世代生存在一个相对较小而确定的社区中,社区成员对各自的家族历史和行为特点相对熟悉,决定家族地位和别人与之交往与否的往往不是金钱和契约,而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累积而起的家族声望,农民对其各自的家族声望往往比较珍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破坏自己的信誉,更不会做一个违背合约的人。农村的信息充分环境可以克服匿名市场的许多不足,如让工商部门头疼的贷前调查、贷中执行、贷后追还等机制。由于农村资金匮乏,由边际产出递减规律,资金在农村的边际产值往往会更大,如果找到一个有效降低成本的模式,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收益可能会大于城市地区。
发展农村金融的建议与对策:
五户联保机制。由于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金融服务时可以使用五户联保机制,每五户为一组,让农户自由结合,只要组员中有一个没有按时还款,则其他组员就均没有资格贷款。事实上小组成员间往往是彼此最熟悉和最信任的社会资源,具有极高的违约成本。这种五户联保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转移出去,而农村地区的对自己声誉的珍视性也决定了农民不敢轻易违约。另外由于组员间彼此亲密的关系也决定了当一户存在困难时其他组员为了他人和自己,必定会施以援手,帮助他
农村金融与摆脱贫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