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边塞双星——高岑高适?诗人简介?创作分期?题材分类?作品赏析?艺术特色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高适名片: 人物简介: 高适( 700 年— 765 年) ,汉族,唐代边塞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 年), 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 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 《旧唐书》本传: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创作分期 ( 733 )前,谋事不成,困守宋中, 是诗歌创作开始时期; ( 749 年),首次出塞, 浪游无成,为创作极盛时期; ( 755 年),侧身下僚,从戎入幕,创作才能继续得到发挥; (756 年)后,仕途得意,虽然也写过一些佳作,但总的说来,较前三个时期逊色。题材分类?边塞诗,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塞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讽时伤乱诗。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咏怀诗,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封丘作》。别董大第一首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第二首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怀禅微刻《别董大》《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 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高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