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2014届高二生物 免疫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节免疫教学目的:1. 知识方面:(1) 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知识;(4 )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5) 通过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两者的关系, 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6)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重点、难点分析:1 .要注意与高中相关知识的联系,例如抗原的性质、抗体的概念都要联系蛋白质、糖类的结构和功能。在讲抗体时要适当扩展知识, 介绍抗体多方面的功能, 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化理解。 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很复杂,又是一个微观的动态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可是书上的内容和附图过于简化,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师应多翻阅一些参考书,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适当拓展深度和广度。不一定要学生记住扩充的知识, 只是希望通过这些知识, 更好地理解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否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教学模式: 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在生活中,有这么一些现象:在某流行病季节,人群中有的人很容易得某种传染病, 而有的人不会得该病。这是一种差异。而有些人得了该病, 恢复健康后, 如果流行病再次流行时,他不会再次患病。而原来没得过该病的人就很可能患病。这又是一种差异。很明显: 这两种差异来自于各人自身,与自身的什么有关呢?这都与人体的免疫能力有关。什么是免疫?据古书记载,人们早就发现了刚才所例举的现象,在天花的流行中大概最容易被人们所理解。因为得过天花的人多半会留下麻子,有麻子的人几乎不再得天花。这就好像交过税可以不再交税,尽了义务就可以免去再尽该种义务一样;于是人们使用“(免役) 免疫”这个词( 它的涵义是“免除债务”,“免去义务”) 来表示这种现象。因此,不难理解,免疫的概念通常是和传染病的抵抗力紧密相连的。定义: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 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非己指(1)、外来入侵者: 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低等生物等。(2)、发生病变的细胞:癌细胞等。我们知道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微生物(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 损害人体健康。但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在我们身体的最外围, 主要是皮肤、黏膜上的纤毛、胃酸、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他们就好比城堡外的护城河和外城墙。它们是在遭逢敌军入侵之前就已经建筑好的防御工事,这道防线越坚固,抵抗敌军的能力越强。第二道防线: 主要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溶菌酶, 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和吞噬病菌的细胞(主要是血液中白细胞中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它们就好象终年站在城墙上的战士、巡逻卫队和他们所配备的武器。当毒性较强的病原体由外城墙漏洞入侵时,这些白细胞就会赶过来,围堵敌军,同时分泌与发炎有关的激素以增强歼灭能力。同时通知、吸引更多的白细胞来执行捕杀任务。甚至战士也会牺牲, 中性粒细胞大量吞噬细菌后, 自身也常坏死,成为脓细胞。以上两道防线特点是先天具有,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不是只针对某一种才具有的。因此,两道

重庆市荣昌安富中学2014届高二生物 免疫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849 KB
  • 时间2016-08-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