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阅读答案及赏析.doc有关刘长卿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 刘长卿的文学文章 ,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登余干古县城① 唐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 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 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c a n同“惨”) 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 变。
1 .诗的前两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 析。( 5 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 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1 .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前两联承接题目,直写诗 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 首句从空间上着笔, 远望孤城仿佛与 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写古城 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 三四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不断渲染 凄清的氛围,官署淹没在秋天的荒草之中,女墙虽在城已空,夜间只 听见乌鸦在城头啼鸣,更加突现了古城的衰败、凄清、荒凉,暗示了 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
有关刘长卿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 5 分。点明作用 2 分,具体分析 3 分。)
2.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 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 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 人民困苦这 一情状的感慨之情,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运用典故,借古讽今。“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 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 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 寄 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 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 作者借古讽今, 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 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 表达作者深沉的慨 叹。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飞鸟非 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 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 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 变迁。
手法三: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古城早已荒芜, 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 作者就是通过 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6 分。概括思想感情 3 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 3 分,
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刘长卿《登余干古县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