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30000-- 50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0--15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 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用地( 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住宅用地( R01 )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02 )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道路用地( R03 )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20-30 米,车行道路一般为 9米,人行道路一般为 2-4 米左右。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10-14 米,车行道路一般为 7-9 米,道路宽度大于 12米时,可考虑设人行道, 人行道路一般为 -2 米左右。。组团(级)路为居住小区内部的主要道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 8-10 米,车行道路一般为 5-7 米。宅间小路指一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着住宅单元, 连接居住组团道路的作用。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宅间级道路公共绿地(R04)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配建设施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其它用地(E) 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公共活动中心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用地红线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的各类工程项目的用地界限; 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H-H1)/D 。日照间距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大寒日+大寒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节气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时间在每年的 1月 20 日左右。每年 1月 20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0 °时为大寒。冬至日+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时间在每年的公历 12月 21日至 23 日之间。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因此会被相关部门定为测量日照标准的参照日期
规划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