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 作 细 则
中国疾控中心:唐青、许真、殷文武、刘波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董关木
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张庶民
北京市疾控中心:张雪春
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王传林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余光开
湖南省疾控中心:郭绶衡
贵州省疾病中心:王定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7年9月于北京
一、暴露分级释义
1. Ⅰ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2. Ⅱ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3. Ⅲ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2)破损皮肤被舔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二、分级处置原则
1. Ⅰ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2. Ⅱ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3. Ⅲ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疫 苗 接 种
凡Ⅱ级暴露者均接种疫苗,因为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并不成为狂犬病暴露后预防的禁忌症。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0、3和7天针次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免疫力非常关键,所以接种时间必须严格保证。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臀部脂肪较厚,狂犬病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因此禁止臀部注射。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初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般需7~10天体内才能产生足够滴度的狂犬病中和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能够即刻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
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因此,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疫苗联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
被动免疫制剂应用人群
(1)Ⅲ级暴露者;
(2)免疫功能低下者的Ⅱ级暴露者;
(3)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
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被动免疫的狂犬病生物制剂有两种:人源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从马源抗狂犬病血清(ERIG)制成的高钝化F(ab′)2产品,即钝化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WHO建议,对多部位重度暴露的病例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用HRIG进行被动免疫。抗狂犬病血清具有异源性,因此使用的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具备对过敏反应的抢救能力。
抗狂犬病血清过敏试验
方法是使用抗血清1/10~1/,30min后皮丘红晕小于1cm为阴性,可全量注射。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脱敏注射,用完全量或改用人源免疫球蛋白。如注射部位出现皮丘增大、红肿、浸润,特别是形似伪足或有痒感者,为阳性反应,建议改用脱敏注射法。如注射局部反应特别严重并伴有全身症状,如荨麻疹、鼻咽刺痒、喷嚏等,为强阳性反应,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改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人源免疫球蛋白20IU/kg动物源性抗血清40IU/kg
人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为14~21天,而马抗血清为7~14天。在疫苗诱导的主动免疫产生前在伤口局部及体内维持外源抗体的水平。同时也不可过量给予,否则可能影响疫苗诱导主动免疫的产生。
注射方法和要求
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开始疫苗接种后7天内注射血清仍有效。狂犬病疫苗诱发的主动免疫在首针后的7天内尚未产生完全,这段时期体内缺乏足够的针对狂犬病病毒的中和抗体,需要被动免疫制剂辅助提供保护作用。过敏性休克抢救时应首先使用肾上腺素。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