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庄子》故事两则第一课时【课题导入】时间 1分钟春秋战国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个时期, 同时又是中国文化最为有幸的时代。百家争鸣, 各种流派纷纷登场, 使光彩炫目的文化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其中有一个独立特行的人, 他的散文以汪洋恣肆著称, 他其貌不扬, 长脖子, 脖子上还长有一个瘤子, 脸色蜡黄, 他曾经去见过几位国君, 但都因为他的长相没有重用他。这就是庄子, 庄子和孔子一样, 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 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 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学习目标】时间 2分钟 1.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 2. 理解故事内容, 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预习指导】时间 5分钟 1、认识庄子庄子(约公元前 369 ~公元前 286) ,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庄子》的文学价值:《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 15篇和杂篇 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读准字音: 惠子相梁( )鹓鶵( )醴泉( ) 鸱( )吓( ) 邪( )鯈鱼( ) 4、疏通文意【引导探究】时间 25分钟探究一: 1、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 2、庄子对此的反应呢? 探究三: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探究四: 《惠子相梁》一文中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一种怎样的态度? 探究五: ? 【课堂小结】时间 2分钟学生小结【当堂清学】时间 10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班级: 姓名: 填写日期 A. 醴泉(lǐ) 梧桐(wú) 相梁(xi ánɡ) B. 不食(sh í) 仰而视之(yǎnɡ)鹓(yu á n) C. 濠梁(há o)鱼(ti á o) 汝知(rǔ) D. (ch ú) 循其本(xú n)鸱(ch í) 2. 解释加点词语。①惠子相梁() ②非醴泉不饮() ③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0《庄子》故事两则 第一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