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3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人才是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财富,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
识。然而人们在关注教育的同时,又引发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在实际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境:
情境一:父母送孩子到幼儿园,孩子的书包满满的,打开书包里面竟然全
是田字格本、算术本等学习用品;
情境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都有的心理诉求,会经常质
疑教师:“我们在家经常教孩子写字、拼音、做算术,怎么到幼儿园却只是玩
呢?”
情境三:到了周末,本应该自由自在去玩耍的孩子却被父母带去学习美
术、音乐,甚至是英语,并且为此忙得不亦乐乎。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不是孤立的,它有其产生的土壤。
“赢在起跑线上”本来应该形容大孩子的,却被幼儿的家长争相借鉴。而幼
儿园为了增加生源,也被迫向“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发展。对此,教育部并非置
若罔闻,而是针对幼儿教育机构下了一剂“猛药”。但药虽猛而病未除,反而使
教育“小学化”更加隐蔽起来,真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由此可见,幼
儿园祛除“小学化”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用“顽皮”来形容幼儿最为恰当,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然而,本应该是小
学生学习的拼音、算术等内容强加给他们,就剥夺了他们“顽皮”的天性,给他
们的身心过早披上了“学业”的枷锁。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
视行为。一个幼儿应当具有的“顽皮”天性被剥除,他们的身心就会受到迫害,
身心疲惫就不可能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信心。这种做法不仅会破坏幼儿的学习兴
趣,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及身体发育。同时,让幼儿象小学生一样地坐板
凳,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这种拨苗助长的幼儿教育,
2/ 3
不仅难以收到成效,还可能为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2]。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1)来自教育的压力。应试教育的弊端已得到社会共识,然而不论何种新
的教育模式至今无法撼动它的地位。一些家长认为,一所好的小学就是一个高
的起点,所以宁可牺牲幼儿的游戏时间,也要让他们填鸭式的接受小学化的教育。
(2)来自家长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疼爱是无微不至的,他们都希望自已
的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快乐、自在。然而,社会竞争是残酷的,家长为了生活饱
经风霜,于是产生了一种压力,当不能正确对待时就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小孩子的身上。
(3)早期教育误区。一些家长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孩子受教育越早越
好,于是在孩子三岁不到就对其进行“小学化”教育,甚至还请上家教,可谓是
用心良苦。熟不知这种做法已经严重损坏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
(4)争夺生源。幼儿园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它的利益色彩更浓。幼儿园的
生源竞争比较激烈,一些幼儿园为了争夺生源,主动去迎合家长的胃口,在教
学中安排小学化内容。我们追根溯源,全面审视以上成因时,我们更会发现: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应试教育,还在于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这
一观念上。
当今中国,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前途就是父母的希望,而上一
所好大学是通向坦途的唯一出路。于是初中效法高中,小学效法初中,幼儿教
育小学化就不足为怪了。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l201702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1-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