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师聆听名师李莉娟三天的学习结束了,自我感觉收获很大。三天里, 我听了很多课和几场简短的报告, 其中李卫东、于永正、张祖庆和窦明琦四位老师帮我撩开了教学工作中的愁云, 我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东西。一、把教材当凭借我经常在想: 我们的学生一学期里语文都学了什么?仅仅是那二十几篇课文的内容?是那些课文的字与词?隐约中, 我感觉语文肯定不能完全这样教, 但又不知道何去何从。天津的李卫东老师给我指明了方向。李老师执教了《狼牙山五壮士》和《生命生命》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的内容、题材、形式迥乎不同, 但在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恰当地凭借教材,带领学生深刻走进文章,走进作者心里,领悟作者的写作艺术。《狼牙三五壮士》是篇传统课文,以往的教学, 我们老师都关注了故事的情节教学, 而李老师真是独具慧眼, 看似学习“两次歼敌”,实则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知道:写故事,要有跌宕起伏,学会把故事由低潮引入高潮。还有,课文的主人公是五战士。作者在文章中怎样描写这五个战士的光辉形象, 李老师言简意赅指明了这是群体性描写。然后一步一步, 给渗透群体性人物该如何进行描写的方法。是呀, 在学生的作文中, 不是也有群体性描写的需要吗?可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 真正涉及到的群体性也就仅此一篇。所以抓住它,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多么可贵的事情! 李老师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 普通在他的长相、他的衣着、他说话的声音。但是他深深折服了我,他在教学上给了我思想上的引领。二、简单教语文我喜欢简单做事, 在同事们眼里, 我的语文教学挺简单。但是我仍觉得有点儿复杂, 甚至可以用枝枝蔓蔓来形容。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 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简单。我是一个记性特糟的人, 但于老师简单有序的教学思想、教学环节却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于老师授课的内容是学写人物对话。他通过先展示对话范例告知学生:这, 就是对话描写,对话描写要分段写。对话描写要有提示语。还告诉学生, 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 根据需要, 对话描写的提示语有时在前, 有时在中间, 有时在结尾, 有时要省去。接着, 又让学生照着大屏幕抄写对话。我非常欣赏于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做法。但意义绝对非同一般。整个过程中, 学生抄得安静, 抄安稳, 抄得有效! 多直接简单的做法! 接着于老师又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对话和学生表演。其目的是:一、为写作充足的准备,二、活跃气氛。最后回顾简单而有效, 有效也大气。让我真切知道:教学原来如此简单,教学原来如此轻松,这,就是教学艺术。三、怎样教大师的文章高年级的课文都比较长,《穷人》一课我已经教了三次了, 但每次教这篇课文, 我都觉得都没有把语言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的语言风貌、巧妙构思表现出来。我特想亲眼目睹名师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的, 这次我如愿以偿, 感觉三生有幸。教学中, 张祖庆老师把课文分成三个板块, 引领学生主动钻研文本, 领会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表现文章主题的高超技巧。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 从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与“不穷”充分感受穷人的美好品质。 40分钟里, 学生由最初对课文的生涩到后来的侃侃而谈, 无不彰显了大师的语言魅力, 展现了语文教学名师的风采。同时也告诉我: 在教学教材中的精华文章时,一定要花更多的
亲近名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