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关于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回忆鲁迅先生课件
第1页,本讲稿共22页
关于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孔乙己》
鲁迅
(1881~1936)
第2页,本讲稿共22页
回 忆 鲁 迅 先 生
萧 红
*
第3页,本讲稿共22页
关于萧红
原名张乃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萧红小说的特点:
以抒情笔调写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重人物性格的刻画;无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韵味深长。
萧 红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第4页,本讲稿共22页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萧 红
(1911—1942)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
第5页,本讲稿共22页
写作背景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第6页,本讲稿共22页
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
不理解的词语。
*
第7页,本讲稿共22页
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咳嗽 不济 解剖 踌躇
遭殃 校对 崭然 草率
深恶痛绝 噢的一声
.
.
.
.
.
.
.
.
sòu
jì
chóu chú
pōu
yāng
.
.
ō
zhǎn
wù
jiào
*
第8页,本讲稿共22页
差
差不多、差生
差别
出差
参差
大病差后 、久病出差(瘥)
(chāi)
(chā)
(chài)
(chà)
(cī)
.
多音字
堵塞
边塞
活塞
(sè)
(sài)
(sāi)
.
塞
*
第9页,本讲稿共22页
zhuǎn (转变)
校
xiào (学校)
jiào (校对)
转
zhuǎi (转文)
Zhuàn(转动)
*
第10页,本讲稿共22页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
?
*
第11页,本讲稿共22页
研读课文 重点赏析
你认为哪一个生活场景给你留下最深
刻的印象?最能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
第12页,本讲稿共22页
本文前三段反映了鲁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第一段:开门见山的写了鲁迅先生的笑声明朗。反映了他性格率直开朗
第二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轻捷快速。
第三段:写鲁迅先生不注意人的衣着,是说明鲁迅先生不以外表看人。
*
第13页,本讲稿共22页
文章第二部分(4-15)主要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
文章第三部分(16-18)写了鲁迅先生怎样对待青年人的来信这件事。
文章第四部分(19-35)写了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从哪些段落可以看出来的?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小组讨论,组长发言。
*
第14页,本讲稿共22页
怎样理解“天晴了,太阳出来啦”“鲁迅先生和他的夫人都笑了,一种对于冲破忧郁的崭然的会心的”这句话?
为什么会是忧郁心境,
回忆鲁迅先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