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掌声 1991 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 9 岁的儿子, 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可是, 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 仅凭着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 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 父亲费尽周折, 勉强将儿子送进了一家小学。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 父亲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 钢琴师只教了儿了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 “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 ”结果, 性格倔强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 父亲怎么也劝不住, 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看着不争气的儿子, 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 爸爸辞职、卖房子, 背井离乡, 到处求人, 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 将来上中央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 “爸, 我再也不学琴了, 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 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了。在他们动身的当天,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通知: 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 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 “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 反应慢, 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 ”“不摸琴?你父亲送你来北京, 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 ”然而,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就是不肯再摸琴了。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接下来, 令儿子感动的一幕出现了, 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 “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 ”“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 ”……那天晚上, 儿子流着泪, 以从未有过的激情, 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台下的听众们如痴如醉, 掌声四起, 久久没有停下。儿子站起身来, 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 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 “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 ”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10 年之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成名之后, 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 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的晚会, 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 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 “这
恰到好处的掌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