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叶县龙泉小学
赵云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3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 •通过拓展学习其他的送别诗,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教学重点】
1、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1、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2、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请看图片。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呀?(黄鹤楼)
下面我们学习一首与黄鹤楼有关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 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① 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关键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 谁送?(李白)介绍李白。
③ 题目为我们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是哪里?介绍黄鹤楼(图片)
④ 再读诗题 二、通读古诗,理解诗意。
1. 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多读几次,读出正确的节奏来。
2 .指名初读课文,师生合作读。
3、 自学诗句。
4、 同桌交流。
5、 全班交流。
【预设】
1、 理解“西辞”。
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 楼到广陵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2、 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
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
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
过吗?
生:见过,那是烟花爆竹,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 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播放课件)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 可是好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诗人远去扬州, 这怎么不令人惆
怅呢?来,带着你的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
生读
师:烟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四、品读古诗,感悟情感。
(一)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体会离情
1、 师:故人,老朋友走了,谁都会感到不舍。诗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诗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孤帆 碧空
长江
3、 “孤帆”也就是一一(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 驶过”,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一一孟浩然(板书:目光送 )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
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看不到烟化三月美如画,看到的只有这
;看不到长江
上来来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一一,他的心都跟着一
(板书:心相随
)
6、 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