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保健——《四季养生之“茶道”》
《中医药保健》期末论文
文学院 084班 郭冰纯 2080422121
四季养生之“茶道”
摘要:饮茶能养生,对此人们已是公认。按照我国传统医药学的说法,茶叶因品种、产地不同,便有寒温甘苦等茶性的不同,对人体的功效作用也各异。为了取得更佳的保健效果,人们春、夏、秋、冬四季饮茶,要根据茶叶的性能功效,随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品种为宜,以益于健康。本文着重于介绍“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以“茶”达四季养生之道。
关键词:四季、养生、茶
引言
【1】“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中医解决的是人体内在的环境,养生要顺应四时,并且应适时进补。”【2】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要顺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这就是人法自然。
这个问题从中医学的角度讲比较容易理解。中医认为:【3】“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人和自然之间本来是可以完全自然和谐的。
因此,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要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本文遵循四时变化的规律,浅论如何以“茶”养生。
正文
一、春饮花茶
春季气候的特点,古人概括为“温”,并谓之春季多风病。这是春季气候及与气候有关的致病因素总的特征。此时冰雪初融,阳光初
发,阴寒减退,由寒转为暖。但冰雪融化吸收空气中的热量,气温仍然比较低,所以还有寒气袭人的感觉。春寒料峭仍是初春气候的写照。在这个季节,人体体内营养物质消耗比较大,能量储存也是一年中的最低点。
随着气温的回升,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人体和大自然一样,处于舒发之际,此时宜喝茉莉、桂花等花茶。花茶性温,春饮花茶可以散发漫漫冬季积郁于人体之内的寒气,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令人精神振奋,消除春困,提高人体机能效率。
二、夏饮绿茶
夏天骄阳高温,溽暑蒸人,出汗多,人体内津液消耗大,此时宜饮龙井、毛峰、碧螺春等绿茶。绿茶味略苦性寒,具有消热、消暑、解毒、去火、降燥、止渴、生津、强心提神的功能。绿茶绿叶绿汤,清鲜爽口,滋味甘香并略带苦寒味,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饮之既有消暑解热之功,又具增添营养之效。
冲泡绿茶,直取90?开水泡之,高级绿茶和细嫩的名茶,其芽叶细嫩,香气也多为低沸点的清香型,用80?开水冲泡即可,冲泡时不必盖上杯盖,以免产生热闷气,影响茶汤的鲜爽度。
三、秋饮青茶
秋天天气干燥,“燥气当令”,常使人口干舌燥,宜喝乌龙、春瑞铁观音等青茶。青茶性适中,青茶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适合秋天气候,常饮能润肤、益肺、生津、润喉,有效清除体内余热,恢复津液,对金秋保健大有好处。青茶汤色金黄,外形肥壮均匀,紧结卷曲,色泽绿润,内质馥郁,其味爽口回甘。
青茶中又属乌龙茶是极品。乌龙茶的保健功能:茶功如神,早已为人们所知。唐代诗人卢全是这样形容茶叶功效的:“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生平不平
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肤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 更有【4】“茶苦而寒,阴中之阳,沉也降也,最能降火。”乌龙茶是我国特种名
中医药保健——《四季养生之“茶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