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发展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21页
恐龙的诞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使恐龙灭绝,现在有新的证据表明,一块更大的陨石从太空撞向地球导致了恐龙的诞生。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科学家在南极洲的冰地探明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并认定它促成了恐龙的演变。据认为,这个直径300英里(约合480公里)的大坑是由一个跟伦敦差不多大的小行星造成的,,那时地球上的生物大批灭绝,最早的恐龙则应运而生。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21页
科学家认为,在恐龙诞生的初期,恐龙的体形比我们熟知的恐龙体形要小得多,它们还常常受到其他动物的猎杀。恐龙及现生爬行动物的共同祖先,是像蜥蜴一样的小型动物,名叫“杨氏鳄”,约30厘米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靠捕捉虫子为生,它们的后代明显分出两支,一支是继续吃虫子的真正的蜥蜴,另一支是半水生的早期类型的初龙。其中后者,也就是早期类型的初龙,与恐龙有较为可靠的亲缘关系。
杨氏鳄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21页
为了提高划水的速度,那时的初龙还进一步改变了身体的结构,后肢增长,加粗,成为水中的推进器。逐渐地,腿移到了身体下方。腿的位置变动和后腿的加长,对这类动物取得生存优势是非常重要的。后来,气候变得更加干燥了,这些动物被迫移往陆地上生活,感觉到长短不齐的四条腿走起路来特别别扭,于是改用两条后腿行走。长而粗大的尾巴这时正好起到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由于姿态的改变,它们的步幅加大了,运动速度也提高了许多,这是向恐龙演变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21页
在早期的初龙类动物身体条件尚不完善,还不太适应陆地生活的时候,其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水中,以免受到别的动物的惊扰。一旦身体结构更加完善,真正的恐龙便出现了!这类新的,富有生气的动物在陆地上向似哺乳动物发起了进攻。
正是因为恐龙的四肢能够以直立的姿态行走,有了这个优势,恐龙迅速发展,很快就取得了地球的霸主地位,也留下了很多痕迹,让我们得知它们的存在。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21页
从此,恐龙无敌
恐龙时代到来了~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21页
恐龙的分类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蜥臀目(Saurischia):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是三射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十分难看。
鸟臀目(Ornithischia):鸟臀目的腰带,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下方,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前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七页,共21页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鸟臀目分为5大类:鸟脚类(Ornthopoda)、剑龙类(Stegosauria)、甲龙类(Ankylosauria),角龙类(Ceratopsia)和肿头龙类(Pachycephalosauria)。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八页,共21页
恐龙之最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恐龙——震龙
震龙生活的时代是大约1亿6千2百万年到1亿3千6百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属于蜥臀目、蜥脚亚目、梁龙科。除了震龙之外,当时生活在地球上的身体巨大的蜥脚亚目(一般称为蜥脚类)恐龙还包括梁龙科的梁龙(身长26米)、雷龙(身长21米,体重25吨)、超龙(身长42米,,)、马门溪龙(身长22米)以及腕龙科的腕龙(身长25米,体重30~50吨)等等。
震龙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九页,共21页
世界上体积最小的恐龙 ——赫氏近鸟龙
恐龙并非都是狰狞恐怖的庞然大物,辽西的化石发现早已颠覆了传统的恐龙概念,但恐龙的体型究竟有多小?科学家在葫芦岛市建昌县玲珑塔一带发现了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估计体重只有110克,今天或可放在鸟笼子里饲养。科学家称,这一发现大大减少了恐龙和鸟之间的形态差别。
赫氏近鸟龙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十页,共21页
恐龙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