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三门峡市阳光小学 曾景菲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动发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按自己的“数学现实”来学习数学,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没那么枯燥乏味了。
讲“分数的初步认识”,上课伊始,我就创设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给每桌准备了一套学具,让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感悟到:要想同桌分的公平合理,那就得“平均分”,这样,分数的本质特征“平均分”便牢牢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操作中学生还遇到了一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有的形状的纸只有一张,怎么分呢?同桌两人通过商量沟通,认为两人要想分得公平,只能平均分,那么每人只有分半张,这半张怎么用数来表示呢?学生只有动脑思考,老师顺势引导,这样分数“1/2”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生活中你还能找到1/3、1/4 吗?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是新课标倡导的,在此是很好的体现。在这个做数学的过程中,没有着意说教,学生因为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的探索。因而,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气氛是热烈的,印象和感悟是深刻的,这样,当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时,学生们的发言令我意外、感叹,更多的是惊喜!因为他们说的有些问题是我自己也没有想到的,可见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
由此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忆。数学课堂,应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去尝试、探索、讨论、感受、理解数学,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