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三、路由器动态路由配置
教学目标:使用动态路由协议能适应网络拓扑结果的变化、维护工作量小。没有动态路由协议就没有互联网的今天,可见动态路由协议在路由器配置和使用中的重要性。本项目就是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IGRP和OSPF相关参数,具体来将包括以下几方面知识:
(1)动态路由的工作原理;
(2)可变长子网掩码和子网划分;
(3)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和进行路由汇总;
(4)什么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5)什么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6)什么是内部网关协议;
(7)什么是外部网关协议;
(8)路由信息协议(RIP)特性及其配置方法;
(10)IGRP路由协议特性及其配置方法;
(11)OSPF路由协议特性及其配置方法;
为了学习上述知识,下面通过三个来自工程实际的动态路由配置的工作任务来学习以上知识。
任务5: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
工作任务
你受聘于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络工程师,恰好公司有一个客户提出网络建设,该客户新近兼并了一个学校,两个学校都建有自己的校园网。客户要求两校区的校园网通过路由器相连,现要在路由器上做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实现两校区校园网内部主机的相互通信。
动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
1. 为什么需要动态路由
路由配置实例BCD
。
A
路由配置实例
B
C
D
2. 动态路由选择工作原理
动态路由的成功依赖于路由器的两个基本功能:
维护路由表。
以路由更新的形式将信息及时地发布给其它路由器。
动态路由依靠一个路由选择协议和其他路由器共享信息。一个路由选择协议定义了一系列规则,当路由器和邻居路由器通信时就使用这些规则。举例来说,一个路由选择协议描绘了:
如何发送更新信息。
更新信息里包含哪些内容。
什么时侯发送这些信息。
如何定位更新这些信息的接收者。
RIP、IGRP、EIGRP和OSPF都能够进行动态路由的操作。如果没有这些动态路由协议,因特网是无法实现的。
动态路由协议基础
1. 自治域系统
互联网中有数以千万计的路由器在为数据的转发忙碌着,路由器之间的路由信息的传播将花费很长时间。, 互联网模型
故障,变得不可用时,这个变化的路由信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播到对岸,当最远端的路由器知道该信息时也许故障早已排除,网络又恢复了正常。在这个过程中,当网络不可用时,远端的路由器认为其依然可用,而当网络可用时,远端的路由器认为其不可用。此时路由器并没有反映出网络的真实情况,路由器也不能正确地路由数据。
为了解决管理上的问题,网络又被分割成一
个个便于管理的区域,。
互联网模型
自治系统
AS 200
AS 100
2. 路由协议的分类
(1)按学习路由和维护路由表的方法分类,路由选择协议可分为以下3种
距离矢量(distance-vector)路由协议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确定网络中任一条链路的方向(矢量)和距离。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RIP v1、RIP v2、IGRP等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link-state)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也称最短路径优先)路由协议重建整个互联网的精确拓扑结构(或者至少是路由器所在部分的拓扑结构)。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有OSPF、IS-IS等路由协议。
混合型(hybrid)路由协议
混合型路由协议结合了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属于混合型路由协议有EIGRP路由协议,它是Cisco公司自己开发的路由协议。
项目路由器动态路由配置说课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