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doc混淆痔中医临床路径
一、混淆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混淆痔 (TCD BWG000 ,ICD-10
) ;
行混淆痔外切内扎术(编号
)。
(二)诊断依据。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断方案,进
行诊断。
1、疾病诊断
( 1)临床表现:
II 期(度)
混淆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
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
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
炎症可有疼痛。
( 2)辅佐检查:
/ 或隆起的痔结节。
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
肛门直肠镜 : 能够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腐败等。
全结肠镜检查 : 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纪超过 50 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有条件者行全结肠镜普查。
2、证候诊断(辨证分型)
1)风伤肠络证 : 大便滴血、射血或带血,赤色鲜红,大便干结,肛门瘙痒,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浮数。
2)湿热下注证 : 便赤色鲜红,量较多。肛门肿物外脱、肿胀、灼热疼痛或有滋水。便干或溏,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
3)气滞血瘀证 : 肿物脱出肛外、水肿,内有血栓形成,或有嵌顿,表面紫暗、腐败、渗液,疼痛强烈,触痛明显,肛管紧缩,大便秘结,小便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4)脾虚气陷证 : 肿物脱出肛外,不易复位,肛门坠胀,排便乏力,便赤色淡。面色少华,头晕神疲,食少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断方案,进行治疗。
1、诊断明确:混淆痔
2、禁忌症:
1)混淆痔伴有化脓性传染;
2)混淆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
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
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
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淆痔;
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
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少痔症状。
(四)标准住院日≤ 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切合 ICD: D25混淆痔 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能够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 1— 2 天,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
4、凝血功能检查;
5、全胸部 X片
6、心电图;
7、肝胆脾 B 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 2004〕285 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 2 小时内一次性使用。
2、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 3 天。
1、术前开塞露 2 支纳肛进行简单肠道准备。
2、麻醉方式:局麻或腰腧穴麻醉或鞍麻;
3、手术方式:混淆痔外切内扎术。
4、病理。
(九)术后住院≤ 14 天。
1、术后次日伤口换药,中药熏洗(详细见附件:诊断方案) ;
2、辨证运用中药制剂(详细见附件:诊断方案) ;
3、预防性用药:术后 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十)出院标准 (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
手术结扎线脱落、创面干燥、患者无发热,能正常排便。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剖析。
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 因任何因素致使的未能按临床路径实行流程的病例,包括患者在认知与知情同意 / 签名时不同意者,均作为变异情况
二、混淆痔临床路径表单
月
日
(术
月 日
月 日或至
日
日
期
日,
(入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住院
第 3
日)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三级医师检
□完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
诊,达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成手
检查单
□达成术前评估
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