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质量控制.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施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在除锈前,先清除钢板表面的油脂和污垢等附着物,被酸碱盐浸染的钢材表面用热水或蒸汽冲刷除掉。
无溶剂环氧涂料的性能要求:应能满足对基层有良好的粘接强度,对基层无腐蚀作用;
D2、埋地管道防腐
埋地管道防腐的施工采用人工刷涂的方法,施工过程控制与罐底与罐壁防腐施工、注意事项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D3、防腐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1、流挂:
在垂直面上涂漆,部分涂料在重力作用下,有流淌现象,使漆膜产生不均一的条纹和流痕。

①往往是溶剂挥发缓慢;②涂的过厚;④涂料粘度过低;⑤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汽含量过高,气流过低,或被涂物几何形状复杂;⑥油漆聚集在底漆缝隙处等。

①溶剂选配适当;②注意严格控制施工粘度;③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调正喷漆距离,控制喷涂距离为喷涂大工件25-30厘米,喷涂小工件15-20厘米,并与物面平行移动,一次涂布不宜守过厚;④适当换气、气温保持在10℃以上;⑤添加阻垂剂来防止流痕缺陷,有较好的效果;⑥在旧涂层上涂新漆前先打磨一下。
2、咬底:
涂面漆后出现下涂层咬起甚至脱离底材,呈皱纹起状,这是面漆中的溶剂把底漆软化膨胀而造成的。

①涂层未干透就涂下道漆;②面漆的溶剂能溶胀底漆;③涂得过厚。

①底涂层应干透,再涂面漆。或溶剂挥发后即涂面漆;②面漆采用溶解力弱的溶剂;③为防止咬起,第一道应涂薄薄的一层,待稍干后再喷涂第二道漆。
3、渗色:
底涂层或底材的颜色被溶入面漆膜中,而使面漆涂层变色,产生渗色过程。

①底涂层的有机颜料被面漆的溶剂所溶解,使颜色渗入面漆涂层中;②底材中含有色杂质;③面漆涂层中含有溶解力强的溶剂(如酯类、酮类)和底涂层未完全干透就涂面漆。

①涂防止渗色的封底涂料后,再涂面漆;②采用挥发速度快的、对底层漆膜溶解能力小的溶剂。
4、发白:
发白多发生在挥发性涂料施工的成膜过程中,使漆膜变成白色雾状,严重失光,漆膜上出现微孔和丝纹,涂层的机械性能下降,但有时在干燥过程中会恢复为本来面貌。

①空气中湿度太大,超过溶剂被水稀释的比率,或者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涂膜表面温度下降,使表面局部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渗入涂层产生乳化,表面变成半透明白色膜,待水分最后蒸发,空隙就被空气取代成为一层有孔无光的涂层,因此降低了漆膜的装饰性和机械性能。②所用的有机溶剂沸点低,而且挥发速度太快;③被涂物表面温度太低;④涂料或稀释用的溶剂中含水;⑤在施工时由于净化压缩空气用的油水分离器失效,水分进入漆中造成变白。⑥溶剂和稀释剂的配合比例不恰当,当部分溶剂迅速挥发后,剩余的溶剂对树脂的溶解能力不足,造成树脂在涂层中析出而变白。

①选用高沸点挥发速度慢的有机溶剂;②涂装场地的环境温度最好在15-25℃,相对温度不应大于80%;③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压缩空气应检查是否纯净有无水分;④使用的有机溶剂和稀释剂,防止涂层中树脂析出。
5、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的毛孔那样的孔,孔径约为100微米左右。

涂料方面:①溶剂的选择和混合比例不适当;②颜料的粒径太大,颜料的分

质量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42605778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1-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