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一页,共16页
测定电动势内阻电路
v
A
U1=E-I1r
U2=E-I2r
A
E=I1(R1+r)
E=I2 (R2+r)
v
E= U1 + U1r / R1
E= U2 + U2r / R2
A
V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二页,共16页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E、r
实验电路如左图。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 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R
V
A
S
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多取几组数据,然后利用U-I ,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I关系的偶然误差比每一组实验数据的偶然误差都小.
I/A
U/V
0
这条直线在U轴上的截距就是被测电源电动势E (对应的I=0) ,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被测电源的内阻r。
特别要注意:有时纵坐标的
起始点不是0,求内阻的一般
式应该是 r=|ΔU/ΔI |。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三页,共16页
伏安法测E、r实验中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比较1:
V
A
:
解:作 U=E-Ir 图线如图实线示:
U
I
E测
U
IA
式中的U是路端电压,
I 应是通过电源的电流,
I实= IA + IV = (IA +U/RV)
可见U越大,差值(I实- IA )就越大,
U=0时,差值(I实- IA )也为0,
实际的U-I图线如图虚线示:斜率增大
E真
I实
∴ E测< E真 r测< r真
该电路适用于滑动变阻器阻值很小
(电源内阻很小)的情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四页,共16页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E、r
实验电路如右图。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本实验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是准确的,而电压表的示数比电源的路端电压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应该大一些,所选用的电流表的内阻应该小一些。
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多取几组数据,然后利用U-I ,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I关系的偶然误差比每一组实验数据的偶然误差都小.
I/A
U/V
0
这条直线在U轴上的截距就是被测电源电动势E (对应的I=0) ,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被测电源的内阻r。
特别要注意:有时纵坐标的
起始点不是0,求内阻的一般
式应该是 r=|ΔU/ΔI |。
A
V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五页,共16页
若将电流表的内阻并入电池中,则U路和
I的测量值就都准确了,E的测量值就准确了,
测出的内阻是电源内阻r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
U路= E- I (RA +r) = E- I r'
伏安法测E、r实验中测量值和真实值的比较2:
A
V
:
解:作 U=E-Ir 图线如图实线示:
I
E
I
UV
U
式中的 I 是通过电源的电流,
U应是路端电压,
U路= UA + UV = ( I RA +UV)
可见I 越大,差值 I RA就越大, I=0时差值为0
实际的U-I图线如图虚线示:
U路
E真
∴ E测 =E真 r测 > r真
该电路适用于滑动变阻器阻值很大
(电源内阻很大)的情况.
你现在浏览的是第六页,共16页
一.表面结构
四.多用电表测内阻
1.表盘
分清三条刻度线所测量的物理量
最下面的一条刻度线分布不均匀(开始阶段较密集),是用来测交流电压的.
最上面的刻度线右端标有“0”,从右向左,刻度线依次变密,是用来测电阻的;
中间的刻度线共50个小格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