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的“排座次”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留下许多文书、卷宗,其中最有趣也最离奇的,莫过于一份叫做《朝天朝主图》的文件。说它有趣、离奇,是因为这份文件上不仅有只要非文盲都能认识的汉字,还有许多这缺一笔、那少一划的怪异字体,且排版也怪,既有正着写的,也有倒着写的,还有朝左、朝右横倒着写的,可谓要多不严肃,就有多不严肃。而更离奇的是,如此不严肃的一份东西,实际上却是极严肃、极官方的一份文书: 署衔颁发这份文书的,是天王洪秀全本人,而被“东倒西歪”排在文书上的那些名字,则无一例外是太平天国地位最崇高、在洪秀全心目中最亲密最重要的大人物,可以说, 排列在这份文书上的洪氏权贵名字之全之多,终太平天国一世,在已发现的文献中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按照洪秀全自己的解释,之所以要把这张《朝天朝主图》排版排得如此不严肃,是为了用最精确、最直观的方法,给自己这些最亲近的大员们“定位次”,且尽可能周全些、长效些,以免自己“升天”后出现“抢板凳”之类争议,更可避免文武百官、军民人等弄不清尊卑贵贱的尴尬,把权贵们的名字排得得“东倒西歪”,是为了让他们“朝天朝主”的座次一目了然。倒着排的自然便倒着座,向左向右横排的,当然也就是向左向右坐了。考虑到从王爵到普通兵将,太平天国里文盲、半文盲比比皆是,这样一篇既重要、又要“诏多普刻”广泛散发的“定位次”文书,用这样一种独特方式解读洪秀全的“高干政策”,虽然滑稽,倒也的确挺有创意和效果。如此煞费苦心,恰表明洪秀全也好、他的“高干”们也罢,对“定位次”是十分上心、断然马虎不得的。在上帝会时期,太平天国的“高干”层,除了“天父天兄”名分固定,接下来就是洪秀全这个虽未参与创会、却一直顶着教主大名的“洪先生”,再往下,则是上帝会的实际创始人冯云山。冯云山以下则似乎并没有清晰的排名,如今我们知道,冯云山的东道主——大冲曾家,洪秀全的表亲——赐谷王家,和冯云山的表亲——高坑冲卢六,是最早期上帝会的核心,但他们貌似并没有什么“位次”,地位比较“虚”。 1847 年底,因为贵县团绅王大作、王作新兄弟的纠举,冯云山不得不打官司应讼, 卢六死于狱中,洪秀全奔走两广一筹莫展,杨秀清、萧朝贵借“天父天兄下凡”的把戏后来居上,并以“相互承认”的方式, 和洪秀全做成了一笔在当时看是双赢的政治交易:“天父天兄”以“亲父兄”身份承认洪秀全是上帝次子、耶稣胞弟,是天父天兄派遣下凡统治世间万天王大道君王全”,洪秀全则以儿子、弟弟的身份,证明杨、萧所代言的,是货真价实的天父天兄。此后直至辛开元年( 1851 年)阴历十月廿五日, “排座次”发生了至少三次剧变。第一次是在政治交易发生之初, “天父天兄”明确了洪秀全、冯云山“上帝亲子”,和洪秀全的“太平王”、冯云山的“军师”身份,并随手把杨秀清、萧朝贵塞进“军师”行列, 排在冯云山之后,同时,杨秀清和萧朝贵也分别获得“天父第四子”和“帝婿”(萧朝贵妻子黄先娇被认定为洪、冯、杨的“天妹”)的“位次”,当然同样在“天父第三子”冯云山之后。第二次则是在金田起义前夕,有“天父天兄”附体护身的杨秀清、萧朝贵,最终通过军师职位上的反超,排到了冯云山之前,而韦昌辉、石达开两位金田、贵县实力派, 也因种种原因被拉入“圈内”,排进了“位次”,但两人位次高低尚不清晰。第三次则是自金田起义正式封军师起,至辛开十月廿五日的“封王”正式排定,杨、萧、
洪秀全的“排座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