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后感 爱到恨
《雷雨》读后感:爱到恨
一口气读完了《雷雨》,心里似乎有种压抑感,让我有种快要窒息的感觉。盯着封面作者的名字看了很久,恍惚间竟把“曹禺”二字看成了“遭遇”。我只能说,曹禺真是太残忍了。在短短的“一天24小时中”中,他让三人死去两个人发疯,所要展现的最深刻的主题只有一个“吃人的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残害”。两位主人公从爱到恨的感情纠结是这部剧的灵魂。
《雷雨》牵扯到了不知道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突显了家族之间的矛盾和阶级之间的矛盾。悲剧的产生,其实是早已酝酿筹划好了的,它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处伏笔中,到了最后终于喷发出来。就好似一场倾盆雷雨,躲在阴沉沉的乌云后慢慢筹划,一出场就无比强烈地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在这部剧中,爱是导火索,恨由爱生。
大少爷周朴园,这个悲剧的主角,作为一个旧社会的`资本家,一言一行所表现的都是商人阴险狡诈和唯利是图。假设当初他没有抛弃鲁侍萍,那鲁四凤,繁漪就不会出现,周萍的两段恋情就不会发生,惨剧也可以防止。这世上有太多的假设,只可惜发生的却是最不幸的那个。周朴园的贪婪和无情迫使他做出了一切导致悲剧的发生。于是到了最后,鲁四凤,周冲、周萍死了,鲁侍萍、繁漪疯了,鲁大海不见了,却唯独他完整无缺。可我们知道事实上他失去了一切,这时候的周朴园只有一个完整的躯壳,而精神的内容物,他的灵魂,早已成了这封建家庭斗争的牺牲品。在他的心中,爱已经被恨占据。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哪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没有好的结果。毕竟在那个封闭的年代,婚姻大事都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了两人间的“真情”而抵抗父母,往往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倘假设两人是真心相爱,大不了一同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做对苦命鸳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爱情果真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周朴园,鲁侍萍。从头到尾,我一直在思考,周朴园是否真爱鲁侍萍的呢?答案总是在是和否之间不断波动。从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存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穿了几十年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有感情。可事实上周朴园爱的是他记忆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鲁侍萍,而不是现在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周朴园心中期望的是“最美满、最有秩序”的家庭。可实际上它是一个丑陋、的家庭。他在这个家里,空有家长的尊严却享受不到夫妻、父子之间的真情。所以当年那个鲁侍萍自然成了他感
《雷雨》读后感爱到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