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
沈长云 《 光明日报 》( 2013年03月25日 15 版)
图为石峁古城遗址
<--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文博考古部门对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髙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进行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石砌古城。最近,通过对该城址的进一步调查及重点发掘,确认这座古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年代在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阶段,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最大的城址。结合这里以前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精美玉器及其他文物考古现象,专家们纷纷表示,这座古城的发现,为中国文明起源及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至其具体性质,专家或认为它是当时“北方一个很大的集团”,或一个“酋邦”势力范围控制的中心,也有称之为“一处区域性的中心”的。鉴于没有任何对这座古城的文字记录,专家又均表示不知道这座古城属于哪个邦国或哪个部族。笔者向对先秦西北地区的古国古部族有过持续的关注,欣闻该地区这一重要的考古发现,自然感到十分振奋。但与上述专家不同的是,我认为还是可以从历史学角度对这座古城进行一些诠释的。这座古城不是别的,正是传说中黄帝部族所居住的居邑。
黄帝是我国史前时期一位部族首领,或者说是一位部落联合体的首领。司马迁《史记》把他和其他几位同样性质的部族首领说成是古代华夏一统国家的帝王,即所谓“五帝”,并说这与其他几位古帝以及夏、商、周三代的王室都是黄帝一人繁衍下来的后裔。这个说法与当今考古发掘所示我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相冲突,显然是不对的。对此,当今绝大多数学者似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黄帝及他所代表的部族到底生活在史前哪一个具体的时期,以及哪一个具体的地域,学界却未有一致的认识。如今,结合石峁古城的发掘,我相信,这座古城所蕴含的考古文化分布的范围及其附近地区,应当就是黄帝部族活动的地域。而这座城址的相对年代,则应当是黄帝部族及其后裔活动在历史上的时期。
黄帝活动在石峁所在的陕北黄土高原是史有明言的,那就是《史记》、《汉书》有关黄帝的陵墓在距石峁不远的陕北子长一带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崩,葬桥山”,《索隐》引《地理志》说:“桥山在上郡阳周县”。查《汉书·地理志》,其上郡阳周县下确实记有“桥山在南,有黄帝冢”的字样,阳周即今陕北子长县,当今陕西黄陵县以北偏东三四百里的地方。除此之外,《汉书·地理志》上郡肤施县下还记载其地“有黄帝祠四所”,肤施即今陕西榆林,在子长县北,毗邻石峁所在的神木县高家堡。既然石峁附近的榆林、子长一带有黄帝的冢墓,还有人们祭祀黄帝的祠堂,则黄帝生前和他的部族在此一带活动是无可否认的。
《史记·五帝本纪》还谈到黄帝与蚩尤在今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涿鹿进行过一场战争,并在战胜之后“邑于涿鹿之阿”。这个说法又大致见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逸周书·尝麦》篇,应是有些根据的。张家口地区与陕东北离得不算太远,并处于北方长城地带同一生态环境之下,其时两地间文化交流及人群往来应是很正常的,或者黄帝部族、黄帝后裔的一支迁移至此,把祖先黄帝的故事带到此处,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下文将谈到黄帝后裔白狄族
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沉长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