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16页
第一节 师生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一、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定义: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特有的身份、地位、思想、情感和行为形成的社会角色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层次、多内涵、多特质的相互融会、相互影响的关系体系。【P97】
————理解概念时注意到:把师生关系理解为一个“关系体系”,即是多种关系的复合体,不是某种单一的关系。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16页
二、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
(四个层次、五种关系的“关系体系”)
————【P97】这个体系有如下四个层次关系:
1、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属于第一层次)
————辈分特点;师生代际——朋友关系(“亦师亦友”)模式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师生关系的实际。
2、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第三层次)
————依法律规范而建立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16页
————在师生法律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主体身份都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是“公民+教师”,学生是“公民+学生”。由此,双方的权利义务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即:教师是“公民共有的权利义务+教师特殊的权利义务”,学生是“公民共有的权利义务+学生特殊的权利义务”。
————师生关系受法律政策的多重调整。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16页
3、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属于第二层次)
————一种行政关系;
————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典型模式,即:强制性管理模式、民主型管理模式和放任型管理模式。【P99】(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因为,管理关系不等于管理模式,尽管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是源于某种管理模式。但,要考它的东西,大家还是按教材说法做比较保险。)
————民主型管理模式当然是最理想的,也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16页
4、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P99】(属于第二层次)
————一种心理互动、情感交融的关系;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有两种典型模式:传统型模式、现代性模式。当然,现代型模式是最适切的。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16页
5、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属于第四层次)
————两个普通“社会人”之间的联系。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即:冷漠型、紧张型、关注型和密切型。本教材认为:关注型比较适合。【P100】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16页
三、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02年、07年考题)
————是高校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具有一般师生关系的共性,还有“高校”的特殊性。
————高校师生关系有如下四个特点:
1、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性);
2、差异性:年龄,尤其是知识、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心理成熟程度上的差异;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16页
3、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上比一般师生关系具有更强、更深层次的互动性;
4、(在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易冲突性”。
————我认为:是转型期更容易发生冲突;“易冲突性”比“冲突性”可能说法更准确,因为,冲突不是必然的严重、激烈,而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转型期的社会,还存在评价标准、价值追求的不统一、难一致,故“易冲突”。(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16页
第二节 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
————建议: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来理解和记忆。
造成矛盾冲突的原因:
一、、对专业或课程的不同理解与要求;
二、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不当;
三、缺少必要的沟通;
四、代际和心理差距的存在;
五、不能公平地对待学生;
六、来自学生方面的不当行为。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16页

第五章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新人
  • 文件大小933 KB
  • 时间2022-01-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