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学习感想.docx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陈鹤琴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陈鹤琴读后感(一)
读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字里行间,能够强烈感受到他对孩子的慈爱与严格,慈爱到体贴入微,严格到没有迁就。书中的诸多观点对许多当代父母来说依然是“超前”。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着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把家庭教育实践与科学理论紧密结合的开拓者。前任中江泽民曾题词:“学习爱国老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培养四有新人,振兴中华的大业而奋斗。”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这样写道:“做父母”是一桩不容易的事情,一般人太把这桩事情忽略了,太把这桩事情看的容易了。我们晓得栽花有了栽花的学识技能,花才能栽得好。养蜂有了养蜂的学识技能,蜂才能养得好。育蚕有育蚕的学识技能,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鱼、养鸟莫不都要有专门的学识技能,而一般人对于他自己的儿女反而不若养鸡、养蜂、养牛、养猪来看得重要。我们只要是一个人就好像都有资格可以教养儿童的。至于怎样教养,怎样培育,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更不加追究,好像儿童的价值不如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中国非常普遍,司空见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惯。我愿普天下做父母的,在未做父母之前,应当自问他有没有研究过怎样教养他未来的儿童,自问自己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父亲,应当有什么资格才配做母亲。”
陈鹤琴老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怎样教养小孩讲述得详细
入微,淋漓尽致。小到吃喝拉撒,大到待人处事,都清楚地指导家长
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讲到卫生上的习惯,告诉家长应培养孩子从小养
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讲到游戏与玩物,提醒家长应当谨慎挑选,保证
孩子的安全,确保孩子身体和心智健康的发展;比如讲到责罚孩子时,
告诫家长应理性思考,避免意气用事等等。朴实的文字、有趣的事例、
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人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阅读
过程中我们与作者体会着各种育儿的心得、感悟着为人父母的苦与乐,“怎样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真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
用真心堆积起来的学问。
“小孩子实在难养得很!”“小孩子不但是难养的,而稍明事理人,知道也难教得很!”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供了诸多养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如何教育孩子则是一门更深的学问。书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活教育”,“活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强调教育与生活实践,社会现实紧密相联,犹如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倡导“游戏式教育法”。他认为:“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做父母的应遵循这一规律,“游戏就是学习,学习就是游戏。”例如他提出
读后感,希望对您有帮助!
应该给孩子塑泥的机会,小孩子玩污泥,虽有时会污及身上的衣服,却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和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他用“活教育”思想回答了为人父母的三大基本“学识技能”: 培养
什么样的孩子?“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成为我们
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 用什么培养?“大自然、大社会是
活教材”,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
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把学生引向生活,
将生活引向学生,这也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 陈鹤琴强调“活
教材”的作用,但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
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这与如今所提倡的
“综合课程”又非常相似。
“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如陈鹤琴先生列举了有父母在孩子六七岁大,还给他喂饭、穿衣服、收拾东西等状况,提出父母包办代替,其弊有三:(一)剥夺孩子肌肉发展的机会;(二)养成孩子懒惰性格;(三)养成孩子不识时务,不知劳苦的性格。“叫小孩子做事,不宜太易,也不宜太难,须在他的能力以内而仍非用力不可。”此外,还对父母如何教孩子待人接物也做了细致研究,如他提出“不准小孩子对待保姆有傲慢的态度。”应该尊重保姆的劳动,尊重保姆的人格。做父母的应当自己善待保姆,做孩子的榜样,使小孩子也善待保姆。不要让保姆做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
后感,希望您有帮助!
否会滋孩子的“虚之气”等等。他培养孩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
陈鹤琴学习感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