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
1/11,德国的1/8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
三、十月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下面的材料反映了什么呢?
农业人口占全国的80%;
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仅及美国的
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5。
材料1:
1861年改革后,俄国经济状况及世界地位
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学科网
Q:1861年改革之后的后遗症
保留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政治)
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满足
工人受到残酷的剥削
(经济)
社会矛盾尖锐
思考:
俄国在“一战”的状况
材料 2:
1914年-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
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一战”加剧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列宁曾经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
1、 1861年改革→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改革不彻底→落后地位
2、社会矛盾尖锐
3、为了摆脱困境而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4、二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3月)(意义、革命后的形势),没有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
一场新革命的爆发在所难免!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
革命前的俄国(重点)
二月革命
沙皇尼古拉二世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 ),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成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 K
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
两个政权并存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合法的全国政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
继续战争
拒绝8小时工作制
不实施土地改革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四月提纲》的提出: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1917年7月17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
1917年11月俄
国十月革命爆发。
阿芙乐尔号巡
洋舰发出了进攻冬
宫的信号。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
斯莫尔尼宫
冬宫
阿芙乐尔号
临时政府
所在地冬宫。
冬宫前的广场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
阿芙乐尔号
巡洋舰发出进攻
的炮声,攻打冬
宫的战斗开始。
起义者们攻入
冬宫。
二、十月革命的爆发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夜至7日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工人和革命士兵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列表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内容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1917年3月
1917年11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政权采取的革命政策
政治上:建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
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
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
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由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
课堂达标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成果是( )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
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D.平定了国内反革命叛乱
2.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了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是( )
①沙皇政府 ②临时政府 ③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④人民委员会 ⑤苏联
A.①② B.③
第1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