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名词解释
1、广义教育: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结果;是课程目的的进一步详细化,是指导、施行和评价教学的根本根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到达的教学结果和标准。(精品文档请下载)
32、全面开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开展的人。
33、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精品文档请下载)
34、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开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35、体育:是授予学生安康的知识和技能,开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精品文档请下载)
36、美育:是培养学生安康的审美观,开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才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精品文档请下载)
37、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38、老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者和接班人,进步民族素质的使命。(精品文档请下载)
39、职业:是根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和形式而划分的社会劳动集团。
40、角色: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标准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形式.
41、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老师胜任教学工作的根底性要求,有别于其他专业人员学习同样学科的要求.
42、教育理念:是老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根底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43、教育才能:是老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详细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精品文档请下载)
44、研究才能:是综合地、灵敏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进展创造性活动的才能,是对未知事物探究的、发现性的心智、情感主动投入的过程。(精品文档请下载)
45、老师的人格特征:指老师的个性、情绪、安康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46、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互相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互相对待的态度。(精品文档请下载)
47、课程:指课业和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精品文档请下载)
48、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49、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才能。(精品文档请下载)
50、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51、学校课程:是在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展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精品文档请下载)
52、课程目的: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那么,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需要到达的预期结果。(精品文档请下载)
53、课程设计:是指经过精心方案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各种学程或者教育
教育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