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预案
始丰小学 邢袁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例1、做一做和第24页练习五2、5。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已经《毫米的认识》教学预案
始丰小学 邢袁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例1、做一做和第24页练习五2、5。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内容上说,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根底,从经历上说,学生在运用学生尺和生活中都有接触到毫米。通过学习毫米的认识,可以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第二课时学习分米打下良好的根底。本节课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等活动明确毫米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用毫米测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对毫米的长度观念。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以后继续学习长度单位的根底,也为进步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理论才能创造了条件。(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目的: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经历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动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为单位进展测量,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精品文档请下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理论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尺子、身份证、校讯通、学生尺、1分硬币、1元硬币、1角硬币、身份证。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2。学生介绍自己的身高和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如手指长度,手掌长度,一拃的长度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用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
师:我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数学书也有自己的长度。
师:这是数学书的长,这是它的宽,你它的厚度,能估一估它有多长吗?(生估师板书)
师:同学们估的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好吗?
谁能说说测量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如今请同桌合作,左边的人量数学书的长,右边量宽,完成后都量一量厚度。并
将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学生活动。)
激发矛盾,明确毫米的实际意义
学生汇报长、宽、厚度。
师:你们说的都对。可能因为数学书本身、测量的方式的原因,可能存在误差.
师:有多厚呢?(学生考虑质疑)
师:是啊,还不到1厘米,怎么办呢?这时,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毫米。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毫米也可以用英文字母mm表示。(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学生尺,仔细观察一下,除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厘米刻度线之外你还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
师:那你知道尺子上多长是1毫米吗?(预设: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们把尺子用投影放大看看。从0刻度线开场,到第一根毫米刻度线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铅笔指出尺子上的1毫米演示)(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请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这1毫米,并像老
毫米的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