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
心脏大血管外科质量控制 — 背景
2012六个省、直辖市年手术量超过1万例
湖北省位列全国心外科规模前列
(中华胸心外科学会调查2012./全国体外循环工作调查2012.)
中国心脏大血管外科快速发展
心计资料
缺乏有效的治疗效果随访评价机制
缺乏权威心脏大血管外科治疗共识
缺乏准确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
积极构建我省乃至全国心脏大血管外科质量控制体系势在必行
系统收集临床相关资料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对于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开展临床研究,制定相关监督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卫生部多次发文强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013年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年会(武汉)
大会主题:质量控制与技术发展
心血管外科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下,分冠脉外科、换瓣术后抗凝、主动脉外科、先心病外科、瓣膜外科五块分别牵头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收集原始临床数据构建数据库
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组长
副组长
殷桂林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潘铁成 武汉同济医院
王志维 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赵金平 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
陶 凉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董念国 武汉协和医院
挂靠单位: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I11B19)牵头单位
以瓣膜外科临床数据为核心,同时收集房颤外科治疗及三尖瓣返流整形临床数据
阜外、广东省人民、西京、华西等全国数十家重要心血管中心参与
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前已收集病例7304份
目前已开展襄樊、十堰等地瓣膜病流行病学现场随访调查
每年组织专家到各单位进行数据真实性督查
湖北省心外科
质量控制中心
每季度对登记数据进行分析
对于违反管理规范及技术规范,并造成严重并发症的单位及人员,取消其开展该项技术的资质
受处罚单位或个人经整改后,需要重新通过考核方可获得资质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行政 处罚
对集中出现的并发症及质控工作的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修订技术规范及管理规范
反馈
上报数据
每半年反馈各单位情况
成立地市级心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
湖北省心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网络
建立心脏大血管外科质量控制标准
实践中检验,实践中修正
计划
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
人员制度、硬件设备条件
术前评估和准备
手术适应症
使用抗生素的时机和用量
出血等再手术情况
术后相关并发症治疗,治疗效果
为患者提供术后治疗的健康教育
伤口愈合
住院天数
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医护人员
床位
设备
规章制度
人员制度、硬件设备条件
术前评估和准备
EuroSCORE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临床风险评估模型,但套用在中国心脏病外科治疗上误差较大
可能原因:
作为1995年开始实施研究的EuroSCORE评分系统,可能不能正确反映现代心脏大血管外科的情况
EuroSCORE评分系统时选取的病人以冠心病人为主约占63%,%,不能精确地对单纯瓣膜手术进行评估
EuroSCORE评分系统所选取的瓣膜手术的亚组中主动脉瓣手术为主,与我国实际情况中瓣膜病各亚组所占份额不同
EuroSCORE II评估效果有待观察
术前评估和准备
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II级或以上瓣膜病者,需使用强心利尿对症治疗
有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应进行扩冠吸氧等对症处理
50岁以上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患者行颅脑CT,肺功能检查
复杂先心病患者有必要应行CTA、右心造影等检测
手术适应症
目前尚无国内权威指南,适应症多参考欧美指南
手术适应症
术前是否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是否具有术前讨论记录
使用抗生素的时机和用量
围术期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药物应用原则
首选1、2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菌药
给药方法:~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术后无感染表现者,手术结束后72小时(三天)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出血等再手术情况
术后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后再手术是手术质量的重要体现
调查住院病历、麻醉与手术记录中有关术后活动性出血(术后1小时引流400ml或术后连续3小时每小时引流大于150ml),或因出血而再次开胸手术的信息
术后相关并发症及治疗效果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及时治疗术后并发症,也是围术期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现
治疗效果:围术期死亡率
为患者提供术后健康教育
机械瓣换瓣术后终身抗凝,
《质量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