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 蒹葭正文.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蒹葭积累巩固一、填空题 1. 《诗经》是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 也称, 《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2. 《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与色彩,从各方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的句式以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 《蒹葭》选自,采用和的手法,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的意境。 4. 诗中“白露”由“为霜”到“未晞”、“未已”的变换,是从的角度说明诗人;而“所谓伊人”,由“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在水之涘”的变换则是从的角度说明诗人。 5.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1) 蒹葭苍苍()(2) 蒹葭苍苍() (3) 蒹葭萋萋()(4) 宛在水中央() (5) 白露未晞()(6) 在水之湄() (7) 道阻且跻()(8) 宛在水中坻() (9) 在水之涘()( 10) 白露未已()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二、选择题 1. 《蒹葭》全诗共三章,二、三两章是首章的反复,只在押韵处换了几个字。这种结构形式称为() A. 反复 B. 回环 C. 重章 D. 叠句 2. 《蒹葭》在题材上属于《诗经》中的() A. 爱情诗 B. 战争诗 C. 农事诗 D. 怨刺诗 《蒹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 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 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 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 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 从水中央到岸边, 再到水中沙滩。三、问答题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说起笔这四句的抒情效果。 2.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3. 说说《诗经》中叠词的作用。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文后题目。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注】①鲈鱼正美: 吴郡人张翰, 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秋风起, 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 辞职而归。②“南冠”、“楚囚”:典故出自《左传》, 为囚徒的代称。 1.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 2. 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 3. 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文后题目。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1. 作者晏殊是北宋(词

一 蒹葭正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6-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