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红楼梦》▲《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 作一概要的了解。第1 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 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第2 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3 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4 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 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5 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 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金陵十二钗判词:1、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林黛玉薛宝钗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玉带林中挂”, 倒过来是指“林黛玉”。. 好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 沦落到挂在枯木上, 是黛玉才情被忽视, 命运悲惨的写照。“金簪雪里埋”, 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 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2、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作品注释:“凡鸟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 “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也就暗指王熙凤,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 点出“凤”, 自然是种讥讽, 画里的雌凤所靠着的冰山, 指的就是将融化的贾府所象征的靠山。“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链对凤姐的态度变化。新婚后先“从”, 对她百依百顺, 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 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与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哀的写照,在当时封建的社会中,被休弃是非常悲惨的。 3、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史湘云作品注释: 一二句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第三句说的是转眼之间, 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第四句点出了“湘云”二字, 湘江在湖南, 地属古代的楚国, 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 楚云飞散, 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4、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官闱。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元春第一句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 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 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见得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 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 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在外人看来, 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 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 探春, 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指虎年和兔年之交, 元春死的十二月, 既是虎年的末尾, 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 兔被虎吃掉了, 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5、子孙中山狼, 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 一载赴黄梁。——贾迎春作品注释: 首句“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传》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比喻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得志便猖狂”写得意后便为非作歹, 横行霸道, 孙绍祖在家境困难时曾经拜倒在贾门府下, 乞求帮助,后来,孙绍祖在京袭了官职,又“在兵部侯缺题升”,一跃成为“暴发户”。贾家衰败后, 孙绍祖向它逼债,任意践踏迎春。 6、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
名著导读1红楼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