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法治建设.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中国现代的法治建设李翔十五世纪以来, 每个扮演着世界霸主角色的大国之崛起, 都不同程度的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可以说, 社会现代化是几个世纪以来的主旋律。它起源于西欧, 17 世纪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 20 世纪现代化浪潮席卷至亚非拉,使这些欠发达国家也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进程。毋庸置疑, 现代化进程是从“传统社会”模式向“现代社会”模式的转变。一、现代化的法治建设之阐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现代化, 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建设也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化的历史变革,这是实现法治这一终极目标的重要环节。它是以社会现代化为前提, 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体现。与此同时, 法治的现代化对这个社会现代化的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1) 规范市场经济运转。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而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它具有平等、自主、竞争的特有属性, 其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必然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法律体系来匹配。实践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法治经济的发展, 只有法治的不断完善, 才会保证法治建设有条不紊地发展。(2) 促进民主政治完善。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主权在民, 民意至上的立宪政治, 是一种限治权力, 保障自由的政治, 是一种追求法治, 崇尚人权的政治。可以说, 民主政治和法治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 民意只有上升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宪法和法律, 并且在保证其至上权威的基础上, 才能实现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宰地位; 另一方面, 民权只有用宪法和法律加以确认和保障, 才能从一种“应然”形态转变为“实然”形态。(3) 引导社会文化走向。随着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因素在传统社会的生成和引入, 现代文化意识也得以萌发和传播。回想一下, 哪一次这会变革没有引起文化运动?远到欧洲的文艺复兴, 近到中国的变法维新运动, 启蒙家们所倡导的自由, 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使人民的人权意识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现代文化孕育了现代化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并对法律的发展与演进指明了方向, 同时, 法律治度的完善, 法律体系的重构, 也使得现代文化能够更好地借助其框架汇聚成现代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因此,现代化中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二、中国现代化的法治建设(一)中国现代化的法治建设进程法治建设是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包含现代化法治建设的内容, 而且还由于历史客观性和应急性特征, 使其进程清晰地表现为一个“变法改治”的过程, 因此,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 现代化观念的植入, 法治改革进程呈现出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特殊形态。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转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并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踏上了从传统社会向近现代社会转变的痛苦历程,从“戊戌变法”到“清末修律”,清政府几乎完全效仿西方现代化国家的法律体系, 呈现出一个“变法改治”的状况, 中国传统法治开始解体, 现代法治生成。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 结束了封建专治治度的统治,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治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大陆法系为样本,编撰了有宪法、民法、刑法、商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构成的“六法体系”,从而在立法层面上基本完成了现代法律治度的构建过程。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人在苏联法治和法学的

法治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