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铅中毒的研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铅中毒的研究姓名:徐彩云班级: 09 化学 2班学号:095703010100 摘要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群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都证实长期食用被重金属污染的食品或在职业和生活环境中长期接触重金属会发生以肾脏, 神经系统和造血器官为早期改变的多脏器损伤的慢性中毒。如日本的“痛痛病”就是长期食用污染区含锅甚高的大米所致。铅作为工业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化学物质,国内外均有)’一泛的接触,是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和环境污染物之一。铅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再经过血液循环以磷酸氢错( PbHPO} ) ,甘油磷酸化合物或错离子状态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关键词铅中毒重金属元素造血系统认知功能蛋白激酶第一章铅的来源和毒害作用 铅的来源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危害严重,同时铅的不可降解性决定了铅污染长期存在于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威肋、着人类健康。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工艺流程的改变以及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由高浓度铅接触所致的具有明显临床症状与体的急性铅中毒己鲜见,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亚临床型无症状性铅中毒。本文目的以血铅为接触生物标志物,重新探讨过去认为安全的接触水平是否确实能真正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铅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铅对骨骼系统的危害性 骨骼是铅毒性的重要靶器官系统骨骼是铅毒性的重要靶器官系统。进入机体的铅随血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其中 90% 储存在骨性组织中, 10% 存在于血液和软组织中。在人类,铅被认为是骨疏松的潜在危险因子[1],妊娠和授乳时骨铅可被动员而使相当量的铅从骨中转移到生物利用度更高的部位,而且后者对血铅贡献更大(}l 。铅中毒可使血清骨钙素水平降低,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合成的一种骨基质蛋白,因此,血清骨钙素是成骨细胞活性的标记物[2]。 血清碱性磷酸酶[3](ALP )活力变化与骨骼骨化程度有关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活力变化与骨骼骨化程度有关,铅损伤细胞合成或分泌骨基质其他成分的能力; 铅还直接影响或替代钙信使系统活性部位中的钙,导致生理调节功能损伤。可见,铅对人体骨骼的毒性作用是由两个基本过程产生的, 一是通过损伤内分泌器官而间接影响激素合成或对骨功能和骨矿物代谢[4] 的调节功能; 二是通过毒化细胞[5] 、干扰基本细胞过程和酶功能、改变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祸联关系和影响钙信使系统而直接干扰骨细胞[6]的功能。铅对鸟类的畸型作用主要表现为交翅、眼睛变小或无眼、爪相连等等。 铅对造血系统的危害性 血液系统是铅毒性作用的靶系统血液系统是铅毒性作用的靶系统,铅对造血系统的主要作用表现为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缩短循环中红细胞的寿命,因此导致贫血。铅可和蛋白质( 尤其是酶蛋白和金属结合蛋白)上的琉基(-SH) 或其他能结合二价离子(M犷+、Cat 十、Zn2 十) 的部位实行不可逆的共价结合[7]。Yusof 研究指出,铅抑制 8-ALA 脱水酶(叶琳代谢关键酶),使叶琳代谢障碍,血红蛋白合成下降,导致贫血,同时由于 S-AL A 在体内增多,经氧化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8],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和 DNA 的氧化损伤二磷酸腺昔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血铅浓度有明显关系,高血铅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纤维蛋白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与血铅浓度

铅中毒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87 KB
  • 时间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