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产品经理.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产品经理医药产品经理,品牌灵魂设计师随着中国医药市场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开始通过学习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和借鉴跨国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 在本企业内部逐步尝试建立现代营销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也遇到许多困难, 使产品经理职位设置的本意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许多人开始对产品经理在企业内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产生了疑惑。作者曾在3 家跨国制药公司和1 家国内制药企业从事产品经理及产品经理管理工作, 结合自己的体会, 作者试图对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一深入探讨, 希望能对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产品经理体系的制药企业有所帮助和启发……医药产品经理,品牌灵魂设计师产品经理是产品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产品管理体系即指将公司各个产品( 产品线) 作为相对独立的事业交由专人全面负责和经营的一种产品管理形式。在该体系中, 对产品全面负责的专人即为产品经理, 他全面管理产品从营销策略制定到推广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的各项活动, 负责产品的销售目标、市场份额和利润指标的同步增长。国内医药产品经理职责的发展过程我国医药产品经理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及在营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中国医药市场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许多经历过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过程的人士均认为, 中国真正的医药营销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在此之前, 医药的流通还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 生产企业按计划安排生产, 国家主导的医药三级批发机构按计划将药品调拨给不同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直到八十年代几个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本地开始生产和销售,开始设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和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 真正的市场营销从这时才算开始, 而产品管理及产品经理队伍也是伴随着这个过程发展起来的。以医药市场发展的各阶段为基础, 产品经理职责的发展过程可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即: (1 )、学术推广期( 1987 — 1992 年) 在此期间, 跨国制药公司刚刚进入中国, 他们不但引进了医药代表体系, 还引进了市场部和产品管理的理念。当时, 对于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医生来说,渴望了解最新的医药学进展成了最主要的需求, 于是这些跨国公司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有目的、有倾向地选择国外最新医药学信息, 制成各种宣传工具, 通过医药代表或其他形式反复的向医生进行宣传。例如, 中美史克公司的康泰克, 虽然是典型的 OTC 药, 化学成份上也不是什么新药, 但仍然依* 大量的医药代表在医院演讲介绍其缓释技术而获得广大医生的认可, 康泰克品牌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功, 亦无疑得益于早期医院内扎实的学术推广基础。中美史克公司的另一个产品, 肠虫清, 据称是中国药品广告第一人, 其早期也是在产品经理的策划下, 通过医院小儿科、学校医务室、教委疾病防治等途径进行了大量学术性推广。让许多人记忆深刻的电视广告“两片”, 也是以专家( 老药师) 推荐的方式宣传产品。这样的学术推广, 一方面树立了厂家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品牌, 另一方面也传播了的提高。西安扬森公司、中美史克公司、上海施贵宝公司等在中国的成功, 与该时期产品经理在学术推广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非常直接的关系。(2 )、促销性的临床验证开展期( 1993 年— 1995 年) 目睹早期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巨大成功, 国内南方一些新兴的制药企业由于机制灵活, 也很快开始组建医药代表队伍和逐步采用产品管理的方法,一批有销售经验和医学背景的人员开始充当产品经理。由于只是从形式上摹仿了跨国合资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 因此其主要工作内容只是集中在营销 4P 组合中的一个 P 上,即只负责推广, 而忽视了营销策划。在设计和制作推广资料时产品经理们发现与跨国合资企业相比缺乏可用的临床资料是一大软肋。因此, 有公司设计出了通过进行大样本临床观察的方式( 所谓四期临床), 收集临床病例统计, 撰写临床论文, 制作宣传资料。这种方式当时解决了临床资料的收集, 但同时带来了副作用, 由于有偿收集临床观察资料, 刺激了部分厂家和医生,通过简化观察内容的方式达到* 观察费促销的目的。所以后期部分厂家开始以各种名目进行临床观察, 促进了其产品在医院的使用。虽然如此, 这一时期的临床观察也确实促进了医生对一些已上市产品的再观察和对临床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总结,对临床工作带来正面影响。主持及开展各种促销性的临床验证是该阶段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3 )、销售辅助支持期( 1996 年— 1999 年)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国内制药企业严重产大于销, 加上** 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 缺乏科学的宏观调控和严格的市场监管, 大量制药企业不断涌现,从 1987 年前的数百家飚升到 99 年的 6000 家左右, 各种体制的制药企业纷纷抢滩医药市场, 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开始

产品经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gs758698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6-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