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中山大学 2001 年 10月 26 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于 1924 年亲手创办。 1926 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三个校区分别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广州南校区占地 平方公里, 广州北校区占地 平方公里, 珠海校区占地 平方公里, 总面积达 平方公里。广州南校区树木葱笼,绿草如茵;广州北校区林路蔓蔓, 曲径通幽; 珠海校区依山面海, 景色宜人, 均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2000 年9月 10 日,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珠海市唐家湾落成,并投入使用, 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学的办学空间, 为中山大学在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山医科大学的前身-- 博济医学堂成立于 1866 年,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 孙中山先生曾于 1866 年在此学医和从事革命活动。 1936 年,博济医学堂发展成为岭南大学医学院。 1953 年,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光华医学院合并成立华南医学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 1957 年学校改名为中山医学院。 1985 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在合并前就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多学院、多形式办学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在医学遗传学、眼科学、肿瘤学、寄生虫学、内科肾脏病学、器官移植、传染性肝病、生物医学工程及分子医学等方面科学研究成绩显著,达到。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原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山医科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校的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 使中山大学的学科设置更加齐全, 学科力量更为壮大, 并使新的中山大学进入了全国重点建设的大学的行列, 为实现“居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中山大学的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姜立夫、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王季思、王力、钟敬文、朱谦之、丁颖、蒲蛰龙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原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毛文书、陈国祯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原中山医科大学任教, 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改革开放以来, 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在广东省经济飞跃发展的驱动下, 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 70 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总书记撰写了“发扬中山先生革命精神, 办好中山大学, 作出更大贡献”的题词,为我校办学指明了方向。新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岭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事务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教育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护理学院等 17 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等。拥有 73 个本科专业,共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工商管理学等 11 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
中山大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