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江苏南通市第二中学姜金龙近日,浙江数位语文教师猛烈抨击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选文的价值误区及伪造材料等,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瞩目。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越来越不满,尤其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远行,关于“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上白总理、下至黎民百姓的全民反思,人们关于中国基础教育问题的讨论轰轰烈烈。在这些讨论中,人们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今天中国的中小学文学教育也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需要认真审视,并加以改革。一、文学教育的危机今天的中小学文学教育,陷入了全面的危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文学教育的危机,从根本上表现为理念的危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教育。大致而言,由于受考试指挥棒以及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今天的中小学文学教育, 工具理性已经全面取代了价值理性,审美教育也被科学认知所取代。第一,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近百年来,中国的文学教育,一直承担着两种职能:一种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职能;另一种,则是承载着改造人心、改造社会的革命工具职能。自晚清到五四,从民族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在历次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中,文学都充当着社会改革旗帜的作用。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了培养政治新人、挽救民族存亡的工具职能。文学教育者变成了单纯的政治任务的执行者。在这种长期的文学使命的误置下,文学本来的游戏性质、自身的魅力,却被文学教育者有意识地抽剥开去。中小学文学教育,把文学片面地当做一种政治教育的工具去灌输,把本来很有趣、很动人的文学课讲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第二,知识教育取代审美教育。文学教育危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审美特性异化为科学认知。在分数至上取向的工具性目标引导下,文学教育越来越偏离其自娱性的本质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文学教育也不再是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而是成为通过高考独木桥的武器,文学教育逐渐黯淡了其灵性和智慧之光。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今天的文学教育已经简化为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文学知识的积累。一篇篇生动、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来具有多种阐释的可能和意义空间,但是文学教育者却用僵化的训练记忆代替了心灵世界的感悟。更荒唐的是,用所谓的标准答案禁锢了学生多元思维的可能。难怪有学者斥责这种技术理性的支配下的文学教育, 实质实行的是肢解式的文学教育,把整体化、流动的、开放的文学作品,解读为知识化、肢解化、保守化的知识要点,而文学教育最根本的文学灵魂却缺失了。二、重建文学教育的理念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学教育理念? 第一,文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无拘无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是中小学文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文学教育最应该坚守的精神品质。中外文学名家的成长经验,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没有对文学的兴趣就没有学习文学、热爱文学的动力。文学是关于人生的学问。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优美的语言满足了人的这种天性,让读者沉醉其中并流连忘返,让不同国界、不同种族的人们,能逾越一切隔阂去经历不同的人生,让人们在文学的世界里,解放自己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6-08-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