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淅川移民.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淅川移民芦元雪老了, 水泥厂转产了, 渠首大坝要加高了, 而丹江口水库却变得愈加涛声澎湃。谁把青春奉献于此?谁把甘甜送向远方?一个隐喻站在丹江口水库渠首的大坝上, 61 岁的芦元雪老汉像一棵树一样已经守了 41 年。“我是看水库的。开闸放水什么的,都归我管。”满头白发如雪如霜。他是远在百里之外的邓州市夏集乡人, 上个世纪 60 年代,在丹江口水库以及后来的渠首工程动工建设过程中, 他就以一个普通义工的身份参与其中; 1975 年前后大坝建成,他再也没有回去,成了一名在这里“吃国家饭”的管理人员。“我不是淅川人, 但半辈子都在这湖边来回转悠。这水是一湖清水啊, 它过去滋养了方圆千里土地, 现在, 俺盼望着‘南水北调’能尽快开工,好把它早点送到北京去。”渠首大坝近两年热闹起来了。许多人都大老远从外地甚至从北京、天津跑来,开着轿车,戴着遮阳帽,他们时时令芦元雪兴奋。从渠首大坝下乘船上溯 4 公里,有“亚洲第一人工淡水湖”之称的丹江口水库,在秋日温煦的阳光下,一派浩浩汤汤的壮阔景象;从大坝往下几十公里, 人工挖凿的河道逶迤穿越淅川, 由这里, 南水北调工程将使“一江清水向北流”的诗情画意成为现实。大坝两旁是高高屹立的青山, 山上林木青翠而齐整, 一看即知那是长期育护的结果。芦元雪指着一座山冈上正在冒白烟的烟囱说,那是一家水泥厂,因为有些污染, “明年就要关闭了”。这家水泥厂名叫“力强”, 1970 年为配合修建大坝而建,目前每年产值近亿元, 已成淅川县工业利税大户, 但根据省里下达的文件规定,它必须关闭。目前该企业已在远离库区的一块地方划了 80亩地,今后准备投资生产纯净水。这一切, 自然发生在苍茫岁月之中。芦元雪老了, 水泥厂转产了, 渠首大坝要加高了, 而丹江口水库却变得愈加涛声澎湃。谁把青春奉献于此?谁把甘甜送向远方?这就像一个隐喻, 融入在碧波浩渺的丹江水里。大水淹没的将不仅是淅川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和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的家园, 还有他们割不断的历史和“工业强县”的旧梦。与此相比, 淅川县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的“消失”更显得扣人心弦。文物之灾在渠首所在地九重镇陶岔, 一位上了年纪的农民指着离家不远处的一片水面说:“老辈人在那里种地打鱼, 现在祖坟全埋在水底下了。 1970 年那时搬迁紧,来不及迁了。哎,数也数不清。”沿库区, 发现现在当地农民多将故去的先人埋在高处。即使如此, 也保不准在未来水位上升后不被淹没。与此相比,淅川县诸多历史文化遗迹的“消失”更显得扣人心弦。“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的一首《国殇》, 悼念的是秦楚丹阳之战中为保家卫国而亡的楚国将士。这是其在楚国故都淅川龙城凭吊时而做。龙城坐落在淅川面积最大也最为平整的顺阳川上, 1975 年随库区水位的提升,顺阳川连同龙城的金戈铁马一同被埋于水底。一同被淹没的还有号称中州“四大名寺”之称的香严寺下寺(其余3 寺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相国寺), 其塔林据说可以和少林寺的塔林相媲美。 1977 年至 1979 年期间, 随着库区水位下降, 文物考古部门在一些高岭地带相继发掘出 25 座楚国墓葬和 5 个大型车马坑,出土 1 万余件青铜器和玉器。“河南博物院收藏的青铜器, 大多注明在淅川出土。”淅川县文化局的一位干部说。随着南水北调引起的库区水位再次

淅川移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