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案
陶弘景
教学目的:1、反复诵读,再诵读中体味文章的意境。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此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说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抚慰,如吴均的《和顾章节》《和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一)、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老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和(yu)其奇者。 (精品文档请下载)
反复朗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选一学生读、学生齐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2、班级交流,老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3、再次朗读课文,稳固理解。
解释以下词语 (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阳。(5)颓:坠落。(6)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指代鱼。(7)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8)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9)和:参和,这里指欣赏。(10)奇:指奇山异水。 (精品文档请下载)
全文翻译: 山川风光的美丽,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人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呜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欣赏这种奇丽风光了。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考虑探究 深化理解。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详细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展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1、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风光。
2、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精品文档请下载)
3、a、多种视角相结合:仰视:顶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b、时间上:早晚结合: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c、动静结合(形体、声响方面 )
五、研读书信
1、“晓雾
《答谢中书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