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理趣结合
内容摘要:三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和识字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虽然能自主运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和造字方法来识记,但在课堂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识记大量的汉字,难免枯燥无味,效果不佳。教师在利用识字教学法的原实验,深深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
2.部首表义,求同法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部首系统,如一、|、乙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
3
“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 “腾”字中的马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无关,有的与字义有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义分部)。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项”、“颈”、“额”、“颊”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与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有关;字理识字教学法抓住了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特别突破了汉字形与义的理解记忆,因为汉字是表义文字。用字理识字法教学“像、象”,“坐、座”,学生就不会混淆了。“象”指“大象”,而“像”加了个人旁,表示与人有关,指人的外貌、形像。“坐”,两个人坐地上,这是从农民席地而坐的习俗演变而来的;“座”,广字头表示房子,所以“座”是“一座房子”之意。“衤”和“礻”易混淆,只要弄清楚了“衤”是“衣”的变形,“礻”是“示”的变形后,学生就知道在与服装有关的字中用“衤”,而在祭祀有关的学中用“礻”了,如“补、被”是“衤”部;“祖,祥”是“礻”部。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教形声字具有明显优势,如“财、帐、资、货、贸、购、贩、贱、赌、赔、贿、费……”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首“贝”,“贝”字本是贝壳的象形。因先民曾用贝壳作钱币,用“贝”作部件的,其本义多是财物意思。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学会一大串字,理解了字义,出现错别字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
部首表义,求同法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3.意义合成 ,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意义,再将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例“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如形声字,要抓住形旁来理解字义。例“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如 “尖”、“卡”、“歪”字的教学:
尖:由小、大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小下大的东西。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
歪:由不、正两个构件组成,字义物体摆放不正。
5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4. 组词造句法
这是帮助低、中年级学生
三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理趣结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