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
中医科常见疾病
护理常规
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
中医一般护理
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 生活起居的护理
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内伤咳嗽。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等疾病,有咳嗽证候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空气新鲜,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风寒咳嗽室温宜暖;风热咳嗽室温宜凉爽。
三、咳嗽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痰多者侧卧位以利排痰。经常变换体位,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兼喘者取半卧位。
四、痰色黄绿时,及时送检。
五、肺结核咳嗽,及时执行呼吸道隔离,并尽快联系专科医院。
六、注意观察咳嗽声音、时间、性质、节律和咯痰性状、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有无恶寒发热、紫绀、汗出等伴随症状,并做好记录。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作处理:
1、消瘦、胸痛气促、午后发热、面潮红、久咳、痰中带血。
2、痰呈黄绿色脓性痰,或大咯血。
3、年老久病痰不易咯出,出现体温骤降、汗出、尿少、头昏、心悸、嗜睡、四肢不温的厥脱证。
七、临证〔症施护:
1、风寒束肺咳甚者,可于大椎、肺俞、风门穴拔火罐。
2、干咳少痰、粘稠难咯,可给雾化吸入。
3、痰热壅肺咳嗽,可遵医嘱服竹沥水、川贝粉等清热化痰;痰中带血,可遵医嘱给予三七粉,或用白茅根、藕节水煎汤送服。
八、汤剂一般宜温服;风寒、阳虚者应热服。
.
5 / 19
九、饮食宜给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风寒咳嗽可服姜糖水,忌生冷饮食及瓜果,宜热饮食;风热、燥邪犯肺咳嗽宜食梨粥、藕粥;肺肾阴虚咳嗽可给麦冬煎水代茶。
十、保持精神愉快,做好情志调护,避免精神刺激,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自我调节。
十一、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冷暖,预防感冒
3、鼓励户外活动,平时注意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呼吸操以增强体质及肺功能。
胸 痹
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由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弱所致。病位在心,与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心脏病、心肌病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重症患者应入监护室,绝对卧床休息,停止一切活动,轻者可适当活动。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三、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及缓解方法,并详细记录。
如发现下列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协作处理:
1、心痛剧烈、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或谵语、昏迷。
2、咳嗽、气喘、心律失常或心脏骤停。
3、伴有上腹部及肩背痛、呕吐、寒战、发热等症状。
四、临证〔症施护:
1、心痛发作时,遵医嘱给予急救药物,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等舌下含服;或针灸心俞、内关、足三里等穴。
2、心痛剧烈并喘促不得卧时应立即吸氧,半卧位。
3、心脏骤停,应协助采取急救措施并立刻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五、饮食宜清淡、细软,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烟酒之品,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心衰者宜低盐饮食。
.
6 / 19
六、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情绪与本病的关系,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七、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1、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
3、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4、教会患者及家属掌握急救药物的服用方法及简单的应急措施。
心 悸
心悸是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的心跳异常、自觉心慌悸动不安的疾病。多由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情志所伤而致。常遇情志不遂、劳倦或饮酒过多而诱发。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有上述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心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光线宜偏暗。阴虚火旺者室内宜凉爽湿润;心阳不振者,居室宜温暖干燥。
三、病重者需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心慌气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予以氧气吸入。
四、便秘者可给润肠通便之品,如香蕉、蜂蜜等,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必要时可给缓泻剂。切忌排便时因用力过度而发生意外。
五、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的变化,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的关系及发作时间,做好记录。
如见下列情况,应立即通知
中医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