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吴文化视域的大学精神培育.doc基于吴文化视域的大学精神培育摘要: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整体形象、水平、特色以及凝聚力、感召力的体现, 其内涵具有多维视角。针对目前不少高校大学精神衰退和缺失的困境,吴地高校要设定具有吴文化特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理念、凝练赋予吴文化特色的校风校训和人文精神、引进富有吴文化特色的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找到大学精神培育的出路。关键词:吴文化视阈;大学精神;培育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589 ( 2015 ) 14-0250-03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精髓, 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育实践中经过长期沉淀、积累、整合、践行、提炼和升华, 逐步形成的为全校师生所认同的一种办学理念、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和行为指南。大学精神是由大学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 包括校友、教师、学生) 共同孕育创造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 是理想与信念、道德与良知等价值理念体系的总和,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一、大学精神的内涵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从大学价值观、大学理想目标、大学核心理念、大学组织信念四个相互关联而又有机一体的方面进行诠释,具有多维视角。从文化学的层面看, 大学精神是构筑大学文化的支柱。大学文化是个复合概念, 一般包括三个层面: 大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大学设施; 大学发展的组织保障――大学制度; 大学各个利益共同体之间共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 统领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从人文精神的层面看, 大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要求和浓缩。人文精神是种求善的精神, 是以价值和伦理为核心的精神。大学精神所包含的人文情怀和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教化、导向、凝聚、塑造激励等功能。从时代发展的层面看, 不同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和注解,新时期大学精神的基本思想内涵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自由精神、服务精神、世界精神等[1] ,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二、当代大学精神的缺失及其原因当代大学精神在侵蚀和压制中呈现出衰微态势, 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办学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缺失、崇高信仰和卓越追求的缺失, 都使得高校大学精神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 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不少学者把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和人文精神失落的原因归结于市场经济影响下,外来的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的冲击,怪罪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腐蚀。不可否认,这些因素的负面作用和不良后果。事实上, 大学校园里枯燥乏味的教材讲义、照本宣科的课堂讲解、形式主义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面对新颖丰富、冲击力强的非主流精神文化时, 其教育作用显得苍白可怜而又力不从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和教育尚未深入人心, 传统的儒家精神难以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心弦。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是休戚相关的, 传统文化中就孕育着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人生观, 包涵着对生命的关怀和真善美的追求, 是人文精神的集中表现。试问, 当代年轻人真的只吃“洋快餐”而不食传统烟火吗?不久前, 上海嘉定区一所民办学校举办了“孝敬文化节”,八百多名学生集体在父母面前磕头,引发热议[2] 。虽然此类将传统文化教育仪式化的做法颇受争议,但不少父母和学生被感动得痛哭流涕, 心灵上得到一次孝道的洗礼。事实证明, 外来文化再强大,在
基于吴文化视域的大学精神培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