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生命与教育共舞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民族实验小学杨丽艳每天, 我们都要面对一个个生命, 别人的, 也包括自己的。在紧张、匆忙的生活步履中, 或许无暇去思考“生命”的内涵, 但当媒体大量报道校园暴力, 离家出走, 网络沉迷, 自杀他杀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的确, 作为学生成长的保护者, 我们关心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获得, 习惯的养成, 更要关注现如今各教育工作者都在呼吁实施的生命教育。尤其我们小学教师, 面临的生命最鲜活也最脆弱, 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处在尚未成型的年龄阶段, 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相对淡薄,自我保护生命的能力相对低下,是最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因此, 从小学就进行有关生命的启蒙性、基础性教育, 意义和功效不言而喻, 也势在必行。从一位小学教师的角度诠释生命的内涵, 来实施生命教育,我想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触及生命现象: 在生命教育中,我们无须回避生命自身的特征和本来的沉重,要和学生一起直面生命让我们遭遇的一切苦难, 唤起真实人生体验的共鸣。 1 、引领学生触及生命的有限与无限。教育中, 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媒体, 让学生知道, 生命是十分珍贵的, 属于人只有一次, 失去了就无法挽回, 生命的有限性 2 是其自然属性, 任何具有生命的事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这些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对死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知道死亡是生命的终结, 是生命的组成部分,有死亡的存在,人生才得以完整。生命教育中, 让学生触及的不仅仅是生命的有限, 还要让学生明白, 人在有限的自然时间里,如果专注在世的生存意义,专注对自己生命的“建设”, 关注当下的生命质量, 直面生命的挑战, 不断获取成长, 从而就会获得生命的“延长”, 进一步让他们懂得有限的生命可以创造无限价值, 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2 、剖析生命的漠视现象。一系列青少年伤害生命的残酷事实, 不得不使我们反思: 生命在本该充满憧憬的学生眼里为何如此无望?这样的花季为什么要如此轻易放弃?我想,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悲剧,原因颇多。首先是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匮乏, 方式欠妥。我们的教育习惯教人学习见义勇为,不畏强暴,挺身而出,少有趋吉避凶,安全自救, 保全生命的教育, 这种“英雄”的精神固然感人, 但不一定值得没有自保能力的未成年人学习和效仿。我们没必要要求学生用生命去面对危险,用死亡来体现崇高。除此外,也忽视了培养学生规避危险,保护生命的技巧与能力, 不懂得在火灾、雷击、溺水时, 该如何自救或救助别人。我们的教育, 还往往被“成绩至上”所束缚, 很少学校设有生命教育课程, 即使有, 要么作为课外讲座, 要么课程内容不完整, 不规范。学生的情感和个性被忽视, 只狭隘地学知识, 麻木的丧失了责任感, 对生命更是漠然。生命教育的内容匮乏, 方式欠妥还真是教 3 育中的大问题。其次,家庭的生命教育更是缺失。由于诸多消极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已迷失方向, 家长重智轻德, 只关心学习成绩, 想尽办法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级,安排各种学业培训,包揽一切家务。还有很多家长总以自己的主观意向控制孩子的未来, 使孩子无法选择空间,无权做喜欢的事,把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状况抛到九霄云外, 由此, 孩子出现各种消极情绪, 任性、叛逆、沮丧、自卑等, 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冷漠与仇恨。另外, 独生
让生命与教育共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