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献片《诗人毛泽东》解说词(上).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献片《诗人毛泽东》解说词(上)
文献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解说词(上) 主笔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者。他成为了一个革命家,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引导泥腿子们奔向解放的大道,被人们称为“农民运动的王”。他成为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在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中,他站在遥望东方看得见曙光的山头,点燃了星星之火。他还成为了一个思想家和理论家,在陕北高原的黄土窑洞里,他开始更为艰苦的理论进军,使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们接受了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礼。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人,革命者说他是领袖,敌人说他是“匪首”,同情革命事业的朋友也会开玩笑地说他是揭竿而起“山大王”,但没有人说他是诗人。直到1937年人们才惊讶地发现:长期在山沟里、在马背上战斗的毛泽东竟然还会写诗?人们更为惊讶的是,正是毛泽东那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人格素养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诗风,使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紧的融合在了一起。就是他,一个叫埃德加斯诺的美者让整个世界都知道了,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 1936年7月,23岁的斯诺来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的陕北宝安,他是第一个深入苏区进行采访的西方记者。 在这里,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里有激越飞扬的歌声,有平等全新的生活,有始终如一的希望和永远乐观的情绪,更有一个民族永不屈服的灵魂。 在昏暗的油灯下,斯诺和毛泽东陆续谈了十几个晚上,一向不大喜欢谈论自己的毛泽东向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西方人敞开了心扉,谈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谈了自己的经历,顺便也谈起了诗词。毛泽东把自己的《七律长征》抄写给了斯诺,斯诺他在书里写到: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既善于领导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从此,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世界人们也知道了毛泽东是一个会写诗的红色领袖。 真正让世人领略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件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那年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到重庆谈判,他把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透露了出来,结果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当时在重庆的美者斯特朗曾评述说:毛泽东写的这首诗震惊了重庆的文坛,那些文化人以为他是一个从西北来的土宣传家,而看到的却是一个在哲学和文学方面都远远超过他们的人。历史不强求每一位重要人物都具有诗人的才华,可是历史更钦佩一位伟人具有独领风骚的手笔。毛泽东独领风骚的手笔不仅震动了重庆的文坛,更震动了十分敏感的政坛。一桩笔墨韵事陡然间转化成了政治斗争。重庆的一些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判文章,有的甚至刊登漫骂式的和词,一首署名为“雷鸣“”的和词说的是那样的透底:草莽英雄林泽豪杰,巧饰文词虫贝雕休夸耀 看青天白日,旗遍今朝。 谩骂归谩骂,敏感的国民党宣传部门十分清楚,一首《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及其主张在政治的天平上增加了文化人格的几多份量。他们私下组织一些舞文弄墨之士试图写出一首超过《沁园春雪》的词,然后以国民党领袖人物的名义发表,可策划半天最终也拿不出象样的词作,只得悻然罢手。 已经回到延安的毛泽东看到重庆报刊上那些曲解生事的和词,

文献片《诗人毛泽东》解说词(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vuv398013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