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微生物的大小
第1页,本讲稿共24页
了解光电比浊计数法的原理。
学习、掌握光电比浊计数的操作方法。
通过细菌数量的测量了解大肠杆菌的生物特征和规律,绘制生长曲线。
实验(一)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一、m波长下,用未接种的LB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分别对培养了0、4、8、12、16和20 h的大肠杆菌培养液,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比色皿经蒸馏水清洗后,必须经待测样品润洗。比色皿的毛面用吸水纸擦干,而光面只能用吸水纸吸干,以免光面被划破。
比色皿之间吸光度进行比较。
第9页,本讲稿共24页
四、实验结果
记录不同大肠杆菌培养液的OD600值,并绘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
培养时间(h)
4
8
12
16
20
光密度值OD600
五、思考题
光电比浊计数的原理是什么?这种计数法有何优缺点?
第10页,本讲稿共24页
学习使用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实验(二)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第11页,本讲稿共24页
对于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来说,它们的大小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同一类型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或同一种类中不同时期的微生物个体,它们的大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
第12页,本讲稿共24页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l mm等分为100格, mm(即10 um) ,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的圆形小玻片,置于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不一样,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第13页,本讲稿共24页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利用镜台测微尺测定目镜测微尺的每格绝对值
目镜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
第14页,本讲稿共24页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
2、器材:
显微镜、镜台测微尺、目镜测微尺
第15页,本讲稿共24页
三、实验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下,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两线完全重合,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微尺和目镜微尺所占的格数。计算40x下目镜测微尺的校正值。
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um)=两重合线间镜台测微尺格数×10/两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2、细胞大小的测量
酵母菌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宽和长。
第16页,本讲稿共24页
三、实验结果
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以及酵母菌大小测定结果
四、思考题
1、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
第17页,本讲稿共24页
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 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三)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第18页,本讲稿共24页
二、实验原理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是将小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方法。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缺点是所测得的结果通常是死菌体和活菌体的总和。目前已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如结合活菌染色,微室培养等方法来达到只计数活菌体的目的。
第19页,本讲稿共24页
血细胞计数板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计数室是由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共计400个小方格。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 mm, mm3 。
计数时,通常在40×下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以及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再换算成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1ml=? mm3)
第20页,本讲稿共24页
1个计数室=1×1mm
包含5×5个中方格
1个中方格=4×4个小方格
第21页,本讲稿共24页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
2、器材: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
第22页,本讲稿共24页
三
实验五微生物的大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