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相关学问
1
.
什么是手足口病?(HFMD)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夏秋季多见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殊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2
.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点
大多数患者症状稍微,以发热和手,足,手足口病相关学问
1
.
什么是手足口病?(HFMD)
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夏秋季多见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殊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
2
.
手足口病的主要特点
大多数患者症状稍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部位显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点;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3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71型(EV71),
A组柯萨奇病毒(CoxA),
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
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比例较大;
4
.
我国手足口病发病情形
5
.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独宿主,所以是
传染的唯独来源;
6
.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
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7
.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人群间亲密接触;
飞沫,咳嗽,打喷嚏传染;
水或食物污染,也可经口感染;
日常接触被污染的日用品,也可经
口传播;
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
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
毒即溢出,是造成流行的重要缘由;
8
.
手足口病的易感性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连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9
.
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粪口途径 → 小肠淋巴结内繁殖 → 肠系膜淋巴结内繁殖 → 病毒血症→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
肠道病毒:呼吸道传播 → 在扁桃体或咽部淋巴结内繁殖 → 病毒血症 → 手足口病,神经系统感染等;
10
.
手足口病临床特点
定义: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点的一种儿童病毒性皮肤病 ;
发生季节:夏秋季
年龄: <5岁
潜伏期: 3~7天
前驱期:1~3天 低热,头痛,纳差等 ;
11
.
手足口病皮疹特点
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
刚开头是丘疹,很快变成小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7毫米左右,疱疹四周有一圈红晕,一般为几个或十几个,个别孩子也显现几十个,除了手足,也显现在臀部或大腿根部和四肢,但躯干部少见;
12
.
手足口病皮疹在口腔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显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四周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13
.
手足口病皮疹在手足
手足远端和臀部有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痒,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样,如黄豆大小不等,不痛不痒,愈后不留痕;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肯定全
部显现;
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后消退;
14
.
手足口病皮疹在手足
15
.
手足口病皮疹在手足
16
.
手足口病并发症
少数引起一些严峻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脑炎或脑膜炎,肺炎,肺水肿,脊髓灰质炎样肢体瘫痪,过敏性紫癜等;
多发生于发病后2~5天,如不准时治疗,可能致命;
17
.
手足口病鉴别
水痘一般发热时体温更高,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大部分水痘患者的疹子比较多 ;
小儿疱疹性咽炎虽然也会发热,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针眼大小,以咽颊,软腭,扁桃体多见,发热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显现疱疹 ;
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
18
.
手足口病集体预防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戴手套,清洗终止后立刻洗手;
19
.
手足口病集体预防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训练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日进行晨检,发觉可疑儿童时,实行准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该童使用的物品立刻消毒处理;
20
.
你会洗手吗?
洗手时简洁忽视的部位有客观规律
21
.
正确洗手的方法
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和洗手液;
二搓;如图;
手足口病知识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