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第五节曾朴与《孽海花》曾朴( 1872 — 1935 ) ,初字太朴,后改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 1891 年中举, 次年春试不第, 遂由父亲替他捐了内阁中书, 在京供职, 其间与洪钧、翁同龢等名流交往接触。 1895 年入同文馆学习法文, 有志于外交, 次年应考总理衙门却未中。此后痛恨政局腐败, 决心舍弃仕途, 别寻发展, 遂回南方。时值康梁力倡新政, 曾与谭嗣同等参与维新活动。变法失败后回到常熟当小学校长, 并潜心研究法国文学, 由之认识了小说在文学上的特殊地位。 1903 年赴上海经营丝业, 因外丝大量销入而亏累甚巨, 遂罢归故里。 1904 年再度赴沪, 与徐念慈等创立“小说林社”, 发行小说及西洋小说译本, 自己也写小说,《孽海花》即于此时开始动笔。 1907 年又创《小说林》杂志, 激励了小说的创作和外国小说的翻译, 林译小说即在此时为商务印书馆刊印而风行。《小说林》出了十二期,于 1908 年9 月因资金周转不畅而停刊。《孽海花》的一部分就发表在《小说林》上。其时张蹇等的立宪运动兴起, 曾朴参与其事, 并且是中坚分子。后参加反对清廷搜杀革命党人的活动, 清廷曾密电拘捕他。 1909 年入为主张新政的两江总督端方幕宾, 后端方北调, 他以候补知府分发浙江。辛亥革命爆发后, 回江苏省被选为省议员, 后任过江苏省官产处处长、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 1926 年9 月革命军北伐之后, 曾朴放弃了政治生涯, 重回文学界, 1927 年在上海开设真善美书店,并发行《真善美》杂志, 《孽海花》大部分就发表于此,并译雨果等法国文学名著多种。《真善美》 1931 年7 月停刊。曾朴经济窘迫,遂迁回常熟,晚年精神苦闷,心力与体力交相衰竭, 乃以种花生活消遣。 1935 年6月 23 日病逝。曾朴的一生是文学家( 兼出版家) 与政治家交替发展的一生, 而使他传名后世的却只是他的文学活动, 也就是那部断断续续修修改改写了二十多年的长篇小说《孽海花》。《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者发起, 东亚病夫编述”。“爱自由者”乃其好友吴江人金松岑( 1874 — 1947 ), 金于 1903 年在上海参加爱国学社,同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鼓吹民主革命,值日俄战争前夕,目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 乃欲以小说反映当时的政治外交状况。但他写了六回初稿后, 自认“究非小说家”而辍笔, 即转请曾朴续写, 并共同商拟全书六十回的题目。曾朴改写了前六回, 并继之一手写下去, 但只写了三十五回, 而通行本又只三十回。仅仅把《孽海花》作为谴责小说, 其实并不完全恰当, 因为《孽海花》除了部分地具有谴责小说内容的特点之外, 它同时还兼具政治小说和历史小说的身份。原作者金松岑的创作动机本欲“以赛为骨, 而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 1 曾朴则欲“以赛金花为经, 以清末三十年朝野轶事为纬” 2,“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 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 3 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而加以虚构的写作方法及作品成书的特殊情况, 造成了《孽海花》于政治小说、历史小说和谴责小说三而栖之的特殊型态。金汮和赛金花的故事是小说的骨干和线索, 大略叙金汮中了状元, 纳名妓傅彩云即( 赛金花) 为妾, 又携以使德、俄等国, 归国后, 金汮死了, 傅彩云逃离金家, 重张艳帜。金汮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