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后的心理摘要:目前“ 90后”学生是高中生的主体。在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的眼中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与以往的历届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教育管理方面往往令人很挠头。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学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仍然套用以前的老思维,老办法, 面对崭新的学生, 可就成了现代版的刻舟求剑了。本文对“90 后”学生的时代背景和心理背景进行分析, 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应对策略,仅供同仁参考。关键词: “ 90后”学生时代背景心理背景正文: 一“ 90后”学生是时代的产物——时代背景浅析任教时间较长的老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 以前的学生一批一批的彼此差异并不大,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 90后”这一批,忽然发生了质的变化, 和以往的学生很不一样了。他们满嘴的网络语言、玩 QQ、写博客、带手机, 用火星文、留爆炸头……其实任何事物的出现和存在都离不开相应的时代和环境。之所以会有“ 90后”现象是因为: 1 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大发展, 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低效性。地球村形成, “ 90后”的“网生代”诞生。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恢复高考以来, 尽管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但传媒方面是以电视、广播、报刊等为主。信息交流方面电话、信件、电报是主体。这些媒体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与现在相比是比较低下的。因此 70 年代、 80 年代近 20 年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尽管也在发展, 也在变化, 但这种发展变化是连续性的。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 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和控制的。可是,从 90 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崭露头角, 特别是 95 年微软推出 WINDOWS95 操作系统后,强大的网络功能和相应的硬件设施基本齐备。互联网就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布全球。就在互联网愈演愈烈之时,通讯网络也放下高贵的身份,飞入寻常百姓家。最后二者相互融合, 得到广泛普及。在这场变革中, 传统媒体和通讯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电报、 BP 机逐渐推出历史舞台;广播、信件苦苦支撑, 固定电话不再是昔日王者, 物美价廉的手机成为时尚宠儿; 网站的快捷远胜过报刊的缓慢节奏。在这种形势下, 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般汹涌而来。这是“ 70后”“ 80后”学生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90后”学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从一定程度上讲, 是这场技术飞跃造成了“ 90后”与“ 70后”“ 80后”的巨大差别和不连续性。 2 90 年代至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70后”“ 80后”逐渐走上历史舞台, 成为社会的中坚。特殊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如今的“ 90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90 年代至今,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加入 WTO 后更是刺激了国内的经济的加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 70后”、“ 80后”的一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经济发展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他们在事业上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当他们为社会, 为自己的家庭创造的财富也远比他们的前辈多! “ 90后”的学生从降临人世的那天开始,就已经被确定在这样一中特殊的家庭环境中: 物质条件丰富, 生活安逸。父母整天都在忙, 一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短, 甚至是少的可怜。独生子女居多的“ 90后”普遍有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天长日久就形成了骨子里难以抹去的自我思想。另外一方面,这种孤独感使 90 后学生失落、空虚,继而
90后的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