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可编辑可修改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
2013-05-30作者: 编辑:化成天下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也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开始于隋朝 (公元518年——公
元618年),一直到清朝(公元 1644年——公元 可编辑可修改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
2013-05-30作者: 编辑:化成天下
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也是政府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开始于隋朝 (公元518年——公
元618年),一直到清朝(公元 1644年——公元 1911年),共延续了 1000多年。
读书人要先参加“童试”,参加的人不论年龄多大都叫“儒童”或“童生” ,考试合格被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俗称“秀才”。
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禀生” ,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二等的叫“增生”不供给
触氩餑誕盏诚勞耸桦鉀躒吶嘰棂糾。
粮食,“禀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等是“附生” ,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
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 称“大比”。考上的叫“举人”。考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第二名称为“亚元”。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首都的“礼部” (政府的一个管理机构)举行,考上的
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
泪擄撫强嬷桥贊鲩苈壚遗啟纳饮诈。
称“三鼎甲”;
二甲赐“进土出身”,第一名称“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一、古代考试内容
1
可编辑可修改
在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考试史中,古人几乎尝试过各种可能想到的考试内容。
从西汉到南北朝的察举时代, 以推荐为主,考试还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那时的考试内容
有两项:读书人考试经学,在朝官吏考试章奏。此后荐选时代的考试内容变化不多。
到了以考选为主的科举时代, 旧的考试内容被逐渐丰富。 唐朝进士录取以诗赋为重, 从
而促成了唐诗的空前繁荣。 到了宋元两朝,经义逐渐取代诗赋成为一种主要的考试内容。 明、
清科举考试分量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八股文作为一种考试的文体格式逐渐发展定型。
总之,中国古代选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不外乎经学(家法、帖经墨义,经疑、经义)与文
罂浃寢鲂樣趕袭鼋灣镶痫辊鱗脐瀅。
学(诗赋)。在察举时代,经学、文学分途;科举时代,两者渐渐合一。
二、八股文
是中国明朝(公元 1368年——公元 1644年)和清朝(公元 1644年——公元 1911年)
时期,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专门文体。 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 一共八
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题目都出于中国古代的两本很古老的教科书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五经》,论述内容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注解为准, 结构体裁有一套硬性的规格。
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各部分组成,作用互不
相同。八股文对字数有也有一定的限制,文中要

古代科举制度基本常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夏天教育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