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座山与二十八宿(转帖) 【摘要】:《山海经》到底是一部什么书?众说纷纭,难有定论。笔者在前人找到《大荒东经》与《大荒西经》中七对东西相对的日月出入之山的基础上, 进一步在《大荒南经》与《大荒北经》文本里寻找到不被人发现的另外七对南北相对的用来观测星辰的山峰,并将这二十八座山峰为单位所描绘的内容与天空中的二十八星宿做了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惊人的相似性。从而认为,二十八星宿的划分起源于《大荒经》中的用来观测星辰的二十八座山峰。《大荒经》以及与其具有渊源关系的《海外经》, 是两部占星古籍。其所描绘的让人难以理解的神话,不仅来自与历法有关的物候,还有很多来自于对星宿的描写,以及对这些星宿的分野的描写。作者: 磨刃肥布偶 2007-12-26 22:43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 解读《山海经》: 二十八座山与二十八宿(转帖) 关于《大荒经》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清代学者陈逢衡首先从《大荒东经》描绘有日月升起之山和《大荒西经》描绘有日月下落之山, 而断定其是用来观测日月行度以确定季节的。近代学者吕子方、郑文光皆从其说,进一步认为这是历法的前身。这些观点无疑都是十分具有开创性和很有见地的, 需要补充的是, 这些学者都疏忽了《大荒经》其实不仅仅在东西方有七对用来观测日月的山峰, 同时在南北也有七对用来观测星辰的山峰。这七对南北对应的山峰自成书以来两千多年就一直沉睡在《大荒经》文本中未被人发现, 致使《大荒经》和《海外经》真正的性质一直没有被认识到,那就是占星。那么,《大荒经》中真的有南北用来作为观测坐标的七对山峰吗?答案是肯定的。《大荒经》中描述的山峰非常多, 我们怎样来确定哪些山峰是用来作为坐标的山峰呢?在《大荒东经》和《大荒西经》中, 那七对山峰有明显的标志, 就是东边的山峰都说成是“日月所出”, 西边的山峰都说成是“日月所入”,非常引人注目,容易被发现。其实,更为重要的一个标志, 也是笔者要用来推断南、北也存在七对山峰的标志,就是这些描述这些山峰之前, 都要加上“大荒之中”几个字, 无一另外。根据这样的标志, 我们可以在《大荒南经》中的六个段落找到六个冠以“大荒之中”的山: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 北不成,去痓果。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涂之山,青水穷焉。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天台高山, 海水入焉。在《大荒北经》, 我们可以找到八座冠以“大荒之中”作为状语的山峰: 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 有肃慎氏之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 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北极天柜, 海水北注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句,海水入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大荒之中, 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 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这样,在《大荒南经》和《大荒北经》一共有十四个以“大荒之中”为定语的山峰。可是, 这十四座山峰南北不对称,《大荒南经》有六座,《大荒北经》中有八座, 其实,导致这种不对称的原因非常简单, 就是错简, 在古竹简的抄写时将《大荒南经》中的一个冠以“大荒之中”的山峰挪到了《大荒北经》去了。这种推测是有充分理由的, 那就是,《大荒南经》中的去痓山和《大荒北经》的北极天柜山从句子的描述看, 应该是处于正中的山峰, 处于正中的山都有“× 方曰× ,来风曰×”一类的句子。那么, 是哪一座山峰应当归还给《大荒南经》呢?从排列上看, 应该把《大荒北经》中的最后一个冠以“大荒之中”的山峰即衡石山归还到《大荒南经》的第一个位置上去, 这样才能使去痓山和北极天柜山都处于南方和北方正中的位置。当然, 从逻辑上讲, 任何一座山都有错简的可能,但无独有偶, 笔者正好在《史记》中讲述二十八宿的参宿条文中找到了关于“衡石”的内容, 参宿处于西南角, 正好衡石山要挪动的位置也是西南角,下文将详细论证。作者: 磨刃肥布偶 2007-12-26 22:45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 解读《山海经》: 二十八座山与二十八宿(转帖) 如果这种推测成立的话, 我们可以将以上的山峰句子调整如下: 《大荒南经》的七座山峰为: 大荒之中, 有衡石山、九阴山、洞野之山。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穷焉。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去痓。南极果, 北不成,去痓果。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涂之山,青水穷焉。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天台高山, 海水入焉。《大荒北经》的七座山峰为: 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 有肃慎氏之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 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大
二十八座山与二十八宿文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