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答题技巧
第1页,本讲稿共31页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的考查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
下面总结容易出错的几个点:
第2页,本讲稿共31页
之痴绝。
第9页,本讲稿共31页
2、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如 :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第10页,本讲稿共31页
3、对所抒发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过什么+抒
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例如 :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第11页,本讲稿共31页
4、对诗歌意境的体味回答:客观形象+主观感
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图景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第12页,本讲稿共31页
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13页,本讲稿共31页
5、对关键字的品位回答:词语含义+手法+
表达作用 即:(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例: 过香积寺(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观念。
第14页,本讲稿共31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一、二)。“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步骤三)。
第15页,本讲稿共31页
6、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回答:运用什么手法+描
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7、对表现手法的赏析回答:手法+表达作用
例: 雨后池上 (刘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
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
赏析。
第
诗歌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