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夜莺之歌》教案和反思.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夜莺之歌》教案
荷花塘小学 李姣英
教学目的:
1、感受“小夜莺”机智、英勇的形象,认识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明确课文以“夜莺之歌”为题的原因。
  3、体会文章“首尾照应”的构造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小(1)、“狗鱼”指的是什么?
  (2)、指导读。读出小夜莺的机智英勇、自信!
  小结:把敌人比作“狗鱼”,再次用委婉的比喻训斥了德国侵略者。
  5、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1)、小夜莺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在敌人看来是随意的哼唱,可对小夜莺和游击队员来说,却隐含着深化的含义。小夜莺实际上是在干什么?指生交流后板书:巧送情报
  (2)、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乖巧的特点,所以他再次迷惑了敌人,更加得到了敌人的信任。通过小夜莺动作的描写,把一个顽皮的、好动的、好玩的小男孩形象展现出来,可是实际上这些动作都是小夜莺刻意装出来的,成心做给敌人看的,有意地麻木敌人,让敌人消除疑心的念头,好让敌人毫无顾虑得跟他走。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演的这场戏可以说是酣畅淋漓,全无破绽,难怪敌人会乖乖地跟着他走进了游击队员的埋伏圈,他们连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踏上的竟是一条不归的黄泉之路!
  (3)、指导学生读出小夜莺的机智英勇、沉着和镇定自假设。
 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中卫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道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上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
(1)、想象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包围圈时,小夜莺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小夜莺怎么会不见了呢?结合全文看一看,有没有一句话和这里前后照应?指生交流.(他们突然发现——-—正在削什么。)
  (2)、这一篇课文构造严谨,连接一致,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前后照应的句子?(首尾照应)
生汇报:第二天,孩子又穿着那绿衣,坐在河边削着什么,还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几条到村子去的路,好似在等谁似的。(板书:再次诱敌)
  师:是呀,小夜莺真了不起,他既保护了自己,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把敌人带入了埋伏圈。他的动作是那么娴熟,和游击队员配合得那么默契,原来他早就是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英勇,冒着生命危险,把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引进游击队员的埋伏圈,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同桌交流: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小夜莺这样做呢?
  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板书:爱国)
四、练
  师:小夜莺正是怀着对德国法西斯的恨,怀着对祖国的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可是,可敬得意的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看课文插图),此时,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呢?(写在文中的插图旁)
1、学生练笔
2、汇报、交流。
小结:同学们战争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夜莺的歌声实际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板书:和平)
 3、斟酌课题,体会妙处
  请大家认真考虑一下,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呢?
(同桌交流)生汇报。
  师小结:全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用夜莺的歌声传递情

《夜莺之歌》教案和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keck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2-01-18